关于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修改的几点意见


   1、关于对市委《建议》的理解。《周易系上》说:“大衍之数,其用四十有九”。韩康子注曰:“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意思是说,其数四十九是有形的,是有用。其一是不用,是从不用而来,以不用而得用,以之通。《建议》就是不用而用的文件。

  2、关于“十二五”的描述:“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点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期,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攻坚期,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

  3、关于“十二五”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既面临难得犁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大的发展背景下,我市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

  4、关于创新驱动战略  3页

  增加“整合创新资源”,学习合肥经验,充分整合科教资源使得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充分与企业科技创新结合,走产学研政相结合的路子。

  突出“制定创新制度,完善创新机制”, 制定一套相应的创新制度,包括有关创新法规、创新政策,各种创新机制,如股权激励机制、奖惩机制、发明专利机制等。比如,为整合创新资源,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5、关于统筹城乡战略:需要全面准确理解。涉及农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村劳动力流动,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文化建设、生态建设、政府角色等。

  据此,增加“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在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土地制度改革(流转),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享受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上取得进展”,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

  6、关于和谐社会发展战略:几个更加调整为:“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民生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

  7、关于实施开放合作战略: 由于不同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所产生的贫富差距以及地区间不平衡的扩大,地方保护主义、产业同构、重复建设、招商引资相互拦截封锁等现象一定程度的存在凸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割据,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市场的紊乱,对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区域政府间关系的协调构成了较大障碍。构建地方政府良性竞合的横向关系,其对于我国经济的科学持续发展、国家政治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增加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政府间横向交流与协作”。

  8、关于招商引资,12页。“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形势将趋于严峻,主要理由: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资本投资愿意降低,扩张能力减弱,发达国家有可能限制物质生产环节和产业向外转移。二是国内沿海发达地区从省内区域协调发展考虑,鼓励产业省内转移。因此,国内招商引资战略已经到了一个需要战略转型的新阶段,有的城市提出“战略性非招商战略”。这种战略是受到三星、LG、雀巢等外资企业等来到中国,实施“战略性亏损战略”的启发。我认为,战略性非招商战略,是通过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完善的产业链条或产业配套,营造一种短期内难以复制的集聚优势,通过加速产业集聚和扩张,因此不断扩大芜湖规模经济效应,应当成为芜湖未来五至十年转型战略招商的重要依托和主要内容。在战略性非招商战略的思路下,芜湖招商引资政策,应当由过去对单个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招商服务,转向着眼于整个产业或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建设,做战略规划和政策支持,做基础性配套和支撑服务体系。具体体现在:以市场的导向作用和产业的内在关联为驱动,激发大企业、大项目的产业吸引力和招商积极性,使他们最终替代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尤需注重在同行企业和科研院所中穿针引线,在市场配置基础上促进产业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加速产业集聚。

  根据上面的认识,对招商引资部分的内容做出相应的修改。“创新招商思路, 调整完善工作机制,集约利用招商引资资源,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

      “建立长效机制,科学编制产业招商规划和招商导向目录”

        “加强与国内外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委托专业招商、行业协会招商”

     9、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增加“以培育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城市集成创新”为导向, 也就是说芜湖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以奇瑞、海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企业为主体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好的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培育了一支以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