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北京钟鼓楼的历史肌体


    钟鼓楼时间文化不是孤立的 
 
  日前,颇受争议的北京钟鼓楼文化城项目正式宣告终止,一个不拆周边胡同、规模很小的钟鼓楼·北京时间博物馆获得国家文物局正是批复开工建设。(12月3日《新京报》)其实,无论是大拆历史旧城胡同建设仿古的时间文化城,还是大兴土木建设时间文化博物馆,都未认识到钟鼓楼时间文化的最佳建设方式,是通过现代手段保护好周边历史风貌。丰满的钟鼓楼时间文化只有在胡同、四合院和钟鼓楼的全息历史环境中才能读解得出。

 

 钟鼓楼时间文化并非可以简化为单独的两所建筑,“暮鼓晨钟”文化也不是只在两个建筑上敲钟打鼓,钟鼓楼文化包括周边街区在内的一个范围甚广的历史环境,附近的胡同、四合院居住区以及其中居住的人,都是钟鼓楼时间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肌体。

 

 钟鼓楼是凝固的时间文化,栖息于附近建筑的居民则是保持这种时间文化人气的基础。拆除古建的真正时间文化,使胡同四合院的人搬走,真正的时间文化就成了空壳,所谓时间文化城建设方案其实在毁灭支撑钟鼓楼文化的历史环境,结果只会造成钟鼓楼成为剥离了人文历史环境孤零零的建筑标本。

 

 作为历史上规模最大、形制最高的北京钟鼓楼坐落在南北中轴线北端,是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可谓三个朝代都城的秩序枢纽。国内多数古城的钟鼓楼要么不见建筑只留下地名,或者有幸保存却被淹没在高大的现代建筑阴影和汽车洪流中。北京钟鼓楼不仅保留了下来,附近的历史胡同、四合院也没有被城市改造拆除,这是首都钟鼓楼之大幸,从而有了对之进行历史环境保护的基础。

 

 站在现代时间文化概念中,整理建设北京的钟鼓楼时间文化是必要的,其前提却要在历史文化环境学的基础上,厘清钟鼓楼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范围,在保护好周边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做一些建设现代博物馆的“加法”。否则,也许过了些年头,北京钟鼓楼也会像很多古城一样,不仅孤零零地被现代高大建筑遮蔽,更因没有了胡同四合院的历史环境支撑,没有了居住在那里的老北京人的气息,钟鼓楼的时间文化也会彻底变为隔着玻璃罩欣赏的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