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新闻,国家公务员考生又创新高。报考者连续三年超百万,今年更达141万。七年前的2003年,报考人数为8.7万,现在涨了16倍。而且,今年首次有171名一线工人和农民进入国家公务员考场。据说最热的一个职位,报考和录取比例达4961:1,创历史最高记录。
公务员持续火热,绝非什么好事。不说党政机构臃肿问题,也不说公务员笔试后又得面试中的猫腻,只谈价值取向,已经折射改革出了大问题。
一是反映官本位再度牢牢主导社会,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曾经一度出现了“下海”热潮,机关干部下海在那时成为时髦。在当时反映出社会崇尚实业的氛围,这说明改革的路子是对的。而现在则完全翻过来了。下海搞实业不是什么时尚,当官成为普罗大众的追求,官本位日益强化。这就意味着纳税人的钱更大部分拿出来不是搞社保,而是养官。如果说改革的结果,是官本位日益强化的话,这是不是改革方向出了大问题。
二是铁饭碗再度强化。曾几何时,全社会都在批铁饭碗,现在一旦考上公务员,党政机关的官僚们,或者准官僚们终生有保障了。相反,真正从事创造物质财富的搞实业的人以及工农大众,却没有如此保障。利益不向下倾斜,利益不向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倾斜,甚至不向科研工作者倾斜,利益只向大小官僚倾斜。这势必造成官民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势必造成政府的合法性降低。铁饭碗的再度营造,这是不是改革的方向出了大问题
三是人才的引导机制偏向。中国的人才应该向什么地方集中?首先是高新科技研究所,其次是实业,最后才是党政机关。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愚以为就是工资的高低起引导作用。而现在,公务员工资相比企业的白领工资要高出相当一个档次,原本科研人才、实业人才纷纷被吸引向官僚机构。这些人当政后,更进一步强化公务员的优势地位。
长此下去,改革开放的大舵已经偏离了航程,不是驶向辉煌灿烂的彼岸,而是驶向遥远的冰山。
作者:谢长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