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始建于明代、联接什刹海、后海的枢纽——银锭桥,终因经济发展,无法满足汽车过桥需求。为适应北京城市交通发展,几经辗转,有关部门终于抽干桥下流水,开始施工,拓宽桥面,再重新仿古做旧。
银锭桥位于北京中轴线核心部位,位于南海、中海(合称“中南海”)上游,是北京市中心皇城最著名的桥梁。位居鼓楼烟袋斜街南口,扼什刹海瓶颈处,链接后海南沿儿、后海北沿儿、前海南沿儿、前海北沿儿、鸦儿胡同、石碑胡同、北官房胡同、南官房胡同、大小金丝……等老城区,为南北向单孔石拱桥,因形似银锭故称银锭桥。“银锭观山”是乾隆皇帝御笔钦点“燕京八景”之一。
满末,爱国青年汪精卫在银锭桥埋炸药,行刺摄政王,被捕后按大清律令,本应凌迟处死。但当时清政府穷途末路,号称“君主立宪”还权于民。见汪精卫面不改色、气宇轩昂,不敢轻易下手。为“标榜立究,缓和人心,并羁縻党人起见,特从轻发落为佳”。
世界文明国家保护文明古城的通行做法是:不擅自改动老城区的面貌,特别是涉及整体的本质性建筑。开罗、耶路撒冷、罗马、雅典、德里……都不扩大老城区的出入口,以图尽量将老城区完整保存,延续原住民的生活传统和风貌,是为“非物质遗产”。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胯下老神兽,掌中Mark
IV,秃头空空胡“联想”,靠朋友走遍天下。
点击目录,亲临现场,是为“语像”: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53531973_0_1.html
视频《奥运火炬手唐老鸭语像奥运》
http://video.sina.com.cn/tanglaoya/index.shtml/ind
无计划、无腹稿,每天拍摄,即兴乱侃。短兵相接,随看随说,是为“语像”。漏洞百出,欢迎补漏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版权为新华社所有,使用须通过 新华社摄影部 010 63072210 。
署名“唐师曾摄、老鸭摄”为作者个人“语像”创作,不代表国家通讯社官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