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亚非拉后欧美日,中国车企慢慢来
文\ 周丽君
目前,不少自主品牌在欧美日的各类碰撞中,经常头破血流。
必定与欧美日相比,我们现阶段的造车技术相对落后:欧洲主流车型的碰撞一般都达到欧五标准,我们乏善可陈;研发投入也相对少,《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09年上海汽车的研发投入为13.4亿元,东风汽车为19.64亿元,比亚迪为10.4亿元。三家总和为43.4亿元,仅为丰田汽车的十五分之一,后者全年研发费用为623.6亿元。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造车技术虽不如欧美日,但对比亚非拉还是绰绰有余。如近期在销量上连续“盖帽”的腾翼C30的“VVT全铝+CVT”动力组合,玩转亚非拉绝对没问题。再加优惠的价格,其综合效益并不见得落后大众“TSI+DSG”动力组合。荣威的1.8T和1.5L发动机,先后被华泰B11和宝骏630搭载,自主品牌开始逐步摆脱三菱技术的束缚。
不仅越来越成熟的技术,有利于自主品牌占领亚非拉,而且自主品牌的服务在亚非拉也有一定基础。力帆、长城等自主品牌,基于之前摩托车、皮卡和SUV等在亚非拉建立的销售网络,改造升级后也能为各自的轿车业务提供更好服务。
一方面是我们的技术、服务在亚非拉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亚非拉车市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21世纪经济报道》描述: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将增至1560万台,超过美国市场300万台;巴西汽车销量将增至330万台,同比增长8%;印度将增加19%,达到250万台;俄罗斯市场将增至160万台,2009年为150万台。
对自主品牌而言,这个时候抢占亚非拉,不仅有利于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而且也是抓住全球新机遇的绝好机会。
目前,多数自主品牌正在不断强化对亚非拉市场的投入力度,除五菱准备进入印度,奇瑞决定在巴西建厂外,《中国经济时报》又有消息透露:长城将在东南亚拟建成五个生产基地将以右舵车主攻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加坡市场,泰国、印尼的主力将是皮卡,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则以乘用车为主。
五年,或十年,待自主品牌逐步巩固广大亚非拉市场后,相信其技术和服务也会有大幅提升。届时再去碰碰欧美日市场,或许也不至于头破血流。
正所谓小赌怡情,目前小碰几下,留点血,都叫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