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股发行市盈率越发越高,“继续深化发行制度改革,加强对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督”提上了2010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的重要议程。1月29日,证监会在上海组织了一场“新股发行体制与改革研讨会”,就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问计于各方。
在新股发行沦为发行人圈钱工具的时候,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再次改革是必要的。不过,从1月29日“新股发行体制与改革研讨会”上传出来的信息来看,新股发行市场化的做法似乎得到了肯定,这无疑令人感到忧虑。
从中国股市发展的大方向来看,新股市场化发行是一种必然。不过,从中国股市发展的现状来看,新股市场化发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就现阶段的新股发行来说,有关各方必须要正视中国股市不成熟的现实。现阶段,不仅投资者不成熟,保荐机构、发行人等也不成熟,就连股市制度本身都很不成熟。目前,中国股市并没有有效解决大小限问题,并没有有效提高新股首发流通股比例,而且新股发行仍然实行的是审批制,这些本身都是非市场化的。因此,在这样一种非市场化的市场环境下,所谓新股市场化发行本身就是不伦不类的。
这种市场化发行的结果自然就是发行人圈钱的最大化。同样是市场化发行,在香港股市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只有几倍的情况下,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却达到了四、五十倍,七、八十倍,甚至上百倍。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大大高于二级市场股票的市盈率水平。而这样的发行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股市及广大投资者的不成熟。也正因如此,新股市场化发行,沦为发行人赤裸裸的圈钱工具,不利于中国股市健康发展。
正是基于中国股市不成熟、中国投资者不成熟的现实,所以新股发行不应该超越现阶段中国股市的发展现状,不应该放任新股市场化发行沦为脱缰的野马。新股发行市场化必须建立在窗口指导的前提之下。比如,大盘股限定在20倍市盈率以下进行询价,而中小盘股则限定在30倍市盈率以下进行询价。这样的新股发行,才是与现阶段的中国股市发展现状相适应的。此举也有利于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中国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
当然,中国股市也不是不能实行现行的市场化发股方式,那就请先把审批制改为注册制,请把面向公众股东发行的股份增加到50%以上,请把大小限也一并纳入到市场化的发行轨道上来。否则,市场化发股只能是发行人圈钱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