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信贷信息混乱对市场的影响
进入新的一年,信贷市场信息可谓混乱不堪。本月第一周说是信贷增长达到了6000亿元,已经引起银监会的高度关注,结果第二周又增加5000亿元,两周达到了1.1万亿,市场传闻银监会已经全面叫停金融机构放贷,但后来包括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先生都出来予以否认。
这不,到第三周贷款又增加3000亿元,使得进入新的一年前三周贷款增加达到了1.45万亿,距离去年同期水平(1.62万亿),仅一步之遥。照此下去,一月份贷款新增肯定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假如按照1.8万亿预计,依照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先生透露的2010年新增贷款计划为7.5万亿,那么,一月份新增贷款将占全年计划的24%。这里必须明白的是,去年一月份新增的1.62万亿贷款是在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是在中国经济处在最低谷阶段,是为了全力以赴保增长。而今年一月份的天量贷款是在资产价格过热、泡沫泛起,是在通胀预期抬头情况下发放的。这无异于给过热的资产价格和已有苗头的通胀火上浇油。
看来,无论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均衡放贷,还是银监会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以及央行加大央票回笼过剩流动性力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紧商业银行手头过剩流动性,商业银行都没有完全当回事,依旧我行我素加速放贷。银监会和央行采取的措施也没有任何效果。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把贷款比做老虎,把放贷款比作从笼子里放老虎,这种比喻现在仍然不过时。去年放出的9.59万亿贷款的大老虎,威力正在显现:产能过剩、资产价格膨胀、通胀预期提高,正在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010年必须汲取2009年天量、大起大落、暴涨暴跌的疯狂放贷教训。
从前三周1.45万亿新增贷款看,这个教训没有很好汲取。这里面有商业银行释放去年底被压抑的信贷规模问题,有传统的早放贷、早收益的原因,有商业银行手头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经营压力逼迫放贷的情况。但是,监管部门有不推卸的责任。监管部门多是口头警告多,实质性措施少,即是出台一些措施,力度过小,效果不好,对商业银行构不成威慑。前半个月新增1.45万亿贷款,其实是在叫板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在挑战货币政策效果。
2010年我国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经济中的各种矛盾将异常尖锐。特别是在经济尚未完全摆脱危机影响,尚未彻底、稳步走出低谷与资产价格膨胀和通胀预期增大的矛盾上表现的最为激烈。这将置宏观调控政策于两难选择之境地。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不加控制,一月份放贷可能达到1.8亿元,那么,可能促使通胀由预期变为现实,可能使得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泡沫加速泛起。
因此,银监会必须加大对商业银行放贷的检测,特别是要对前三周贷款“突飞猛进”的商业银行要重点监管。央行要根据各行超额储备状况以及前三周放贷情况,加大央票回笼流动性力度,可以考虑再次采取上调准备金率的措施,根据CPI情况,该加息就要果断加息。看来,银监会和央行不给商业银行一点“颜色”看看,是刹不住疯狂放贷之风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效益必须服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同时,信贷又出天量触及宏观调控部门的敏感神经,宏观调控和监管部门的一举一动和释放出的任何信息又触动包括股市等市场的敏锐神经。虚拟经济对预期非常敏感。然而,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银监会口头说密切关注,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传言银监会叫停信贷,媒体又说银行并未停止贷款。这种混乱信贷信息给市场特别是股市带来的影响不小,使得股市波动加剧。近期股市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信贷收紧信息的反应,这再次确定股市是流动性过剩行情的判断。但是,实际上一月份前三周贷款增加比去年同期还要多,股市如果依照实际信贷走势不应该波动。问题出在监管部门释放的信息前后矛盾、口头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矛盾上。这给市场造成混乱局面,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的预期。因此,监管部门在释放信贷市场和调控信息上必须规范,要给市场一个不相互矛盾、前后一直、相对稳定的信息和预期。
关注信贷信息混乱对市场的影响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