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东风本田等企业产能不足也不急着扩产
——换个角度看汽车企业产能的过剩与不足
年初时突然心血来潮,开始统计国内各个汽车企业的产能,在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后,终于有了一个大致的数据。根据本人的统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属93家会员单位(包括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企业等整车生产企业)的132个生产基地的产能状况目前已有产能为1506.8万辆,在建产能为107.1万辆,规划产能为500.5万辆。这组数据清楚地表明,与外界盛传的汽车业处于产能过剩不同,国内汽车业现有产能并不过剩。
或许有人提出异议,因为国内37家主流乘用车生产企业公布的2010年销售目标之和就达到1358.2万辆,怎么可能93家企业的产能只有1506.8万辆呢?
看似很矛盾,其实不然。因为每家企业由于其市场竞争力不同,生产线的利用率也存在巨大差异。
一方面,有许多企业的生产线开工率超过了100%,部分企业的生产线甚至是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比如说东风本田公司在2008年时产能为12万辆,最终产量达到16万辆;2009年时的产能为20万辆,最终产量为21万辆。对这样的企业来说,产能不是过剩,而是远远不足。而在中国市场上,这样的企业很是有几家。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迟迟无法达到最初的规划,长期处于产能放空状态,背负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对这些企业来说,产能过剩确属实情。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偏偏是那些产能不足的企业,对待扩产的态度更谨慎,甚至可以说是保守。仍以东风本田为例,该公司在建设第二工厂时依然延续既有的“紧凑型产销联动体制”——规划产能为24万辆,但一期建设为6万辆。
为什么东风本田会如此谨慎扩产呢?要知道这家公司的CR-V和思域可都是各自细分市场的冠军级产品。尤其是CR-V,自上市以来一直供不应求,多年来一直占据国内SUV市场销量冠军宝座。刚刚出炉的1月产销数据显示,凭借“销量领先、安全领先、节油领先、质量领先、产品魅力领先、绿色领先、保值率领先”的“7个领先”优势,其销量再次突破万辆。而且东风本田自2003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产能不足,按理说,它对增加产能应该是非常渴望的呀?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问题,答案并不难找。
产能可以通过新建生产线来解决,只要肯花钱,土地、基建、设备等,很容易就能搞定。但产能又不是能靠生产线解决的,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合格的一线工人数量、有经验的基层管理者等因素都决定着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以及产品合格率。或许,对于东风本田等公司来说,尽可能多地销售产品很重要,但确保每一台交付给用户的车辆的质量更重要。当现在的和此前的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都因为质量问题而烦恼时,这更值得大家重视。
相关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9bc250100h316.html
注:本文文字及相关图片版权均归王冀所有,未经作者书面许可,请勿转载、使用,尤其谢绝杂志、报纸的下载,本人保留对未经许可使用文字、图片者诉诸法律的权力。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