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曾说过古往今来最大的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人没能力、或者没机会说话;有的人有隐情不便说话;还有的人对话语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越是声色具厉、嗓门高亢的话就越是不信,所以也就选择了沉默。于是,沉默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之前我认为这是互联网时代前的特性,互联网的诞生给予了普通人话语权;无界的特性将声音的传播范围最大化;虚拟的网络身份将促进更多人无顾虑的发言,互联网时代将会推动绝大多数的普通用户成为自媒体。但现实是大多数人依旧保持沉默,论坛、博客、播客的火爆期都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但经过时间淘洗后留存的活跃用户比例非常少,更多的用户选择成为一名看客。在公开的场合表述自己的意见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依托的是互联网这个无界平台。在传播学上,有一个“沉默的螺旋”效应,当掌握话语权的知识分子们发出某一观点,并得到了舆论的广泛认同,即使有人持不同意见,也会因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太弱小而变沉默。在此效应下,知识分子们信心会更加膨胀,更加活跃,更多的人因为持续的缄默成为旁观者。但互联网的用户之所以成为旁观者,原因不在于沉默的螺旋,而在于表述意见需要支付成本,表述的内容需要组织、编辑与思考。这是一个门槛,对快餐型用户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何降低用户参与难度成为提升用户黏度的一个关键。
降低用户参与难度有两种手段,一个是生活、娱乐片段化,让用户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示自我,例如Twitter、Foursquare之类的应用。其次是用户参与的同时能够形成一个以用户为核心的小社群,让用户感觉自我的重要。这两种手段的结合不可避免的将会形成网络社群。以用户为核心的网络社群大大提高了用户的粘度与活跃性,2月22号Twitter宣布,该公司日均状态更新发送量刚刚突破5000万条。MySpace则于晚间透露,该公司每月的状态更新发送量为10亿条。如果以每月30天计算,其每天的状态更新发送量仅为3300条,不及Twitter。去年秋天时,MySpace的日均状态更新数量还远高于Twitter,但Twitter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便超越了MySpace。我们也同时看到,Twitter的流量较MySpace仍有较大差距。未来Twitter仍然具有较大的新用户增长空间。这是Myspace所不能及的。Twitter所佐证的是一个更为简单的展示方式与社群的形成能够让互联网中沉默的大多数更加积极(沈禄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