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漫谈之四:心理健康与心理失衡


  主持人:中学生尤其高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健壮的体魄已标志着他们的身体发育已走向成熟,那么是否就代表他们身体没病,十分健康呢?对此我们请来了××同志,就一个人的健康问题讨论一下,你能就一个人的健康问题谈一下吗?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无病痛而言,还应包括精神、活动的健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是躯体精神和社会的统一体系。要知道身体是否有病,是比较容易的但要了解心理是否健康,就并非尽人皆知了。

  主持人:那么,我们判断一个的心理是否健康,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考察呢?

  ××:大致应从九个方面。

  1、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如果工作时总是走神,注意力难于集中,反应迟钝,不能胜任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以及患有健忘、神经衰弱、言语障碍等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

  2、具有健康心理的人,能与别人保持良好,正常的人际关系。

  3、要有良好的情绪,即积极情绪应多于消极情绪。如果一个人整日无缘无故地愁眉苦脸,闷闷不乐,精神萎靡,情绪低沉,抑郁寡欢都算心理状态不健全。

  4、必须有正常的行为,其行为应该符合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当时社会环境。

  5、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健全的人格,能客观地评价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性格稳定,意志坚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6、能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相符合,即大家高兴我高兴,大家悲伤我悲伤。比如,中国女乒乓球队获得工世界冠军,大家都兴致勃勃谈论比赛,而某人却独居一隅,默不作声,不以为然。那么,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7、心里健康的人能自我容纳。比如说一个人心理状态。生理状态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那么他的心理是健康的。

  8、应该有充分的安全感和信心。

  9、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理想与现实的可能性较近,而不是好高鹜远,不着边际地幻想。

  虽然有以上九条心理健康的对比标准,但判断一个的心理是否健康,还应因人、因事、因时评估具体分析。

  主持人:好,通过你刚才的一番讲解,我想,我们每个人对判定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都有了一把尺度,那么,下面呢,你能否就怎样进行心理调解来保持心理健康谈一下呢?

  ××:好,心理调解保持心理健康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

  2、拓宽自己的兴趣;

  3、广交好朋友;

  4、自我解脱,即通党所说的“想得开想得通”;

  5、自我暗示,即时刻暗示自己要稳定情绪。

  总之,要使身心健康,就必须保持心理状态,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精神力量,并与之建立和谐的关系,不断调整心理上的砝码,使之永远保持利于身心健康的状态。

  主持人:好。感谢你!在这里,我希望也相信我们的中学生朋友们对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又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欢迎进入第五期心理漫谈话题怎样面对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