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及其问题分析与对策


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及其问题分析与对策

青岛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众所周知,近二十年国内外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如同雨后春笋,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为适应影像诊断技术飞速发展的临床需要,我院自1986年开始着手为医学影像学专业和研究生开设断层影像解剖学新课,至今开课已近二十年,其中有创建断层影像解剖学新课的艰辛,也有成功的喜悦和经验的积累。为使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更快、更好地发展与普及,现将我们近二十年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的经验、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和共同发展。
  一、开展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的意义和迫切性
  据我们对青岛地区各类医院放射科影像诊断医师的情况调查,绝大多数影像诊断医师未曾系统学习过断层影像解剖学。他们虽然也在从事影像诊断工作,但由于他们断层影像解剖学知识缺乏,对某些人体解剖结构形成的较为复杂的影像表现难以理解,因而时常出现“模模糊糊地下诊断”,漏诊、误诊率较高。与之相反的是,学过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扎实,阅片和分析能力较强,诊断准确率较高。他们普遍反映,学了断层影像解剖学能使自己较容易地理解人体解剖结构所形成的复杂影像,有助于区别正常与变异,对提高自己的临床影像诊断能力大有帮助。
  近二十年是医学影像诊断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为满足当代临床医学的迫切需要,加强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已是当务之急和大势所趋。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开课的过程中,不仅所有影像诊断科室的研究生踊跃选修,其他临床科室的研究生甚至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专家也前来听课,反映出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不管是年轻医师还是老专家,在影像诊断技术大跃进的年代,他们都存在一个医学影像学再学习的问题。断层影像解剖学与影像诊断学的关系就象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的关系一样,很难设想一个缺乏局部解剖学知识的医师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大夫。遗憾的是后者为人们所公认,而前者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综观山东高校的医学教育,至今能够开展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的院校不足1/2,而山东又是断层和影像解剖教学开展得较早和较好的省份,窥一斑而知全豹,山东尚且如此,其他省份乃至全国的情况便可想而知。
  二、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何谓“断层影像解剖学”?断层影像解剖学既包括断面解剖学,又包括影像解剖学,是断面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学科融合的总称。断面解剖与影像解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其相似之处是二者都是为临床影像诊断打基础,都是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医学影像学人才。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断面解剖学是从人体断面标本上学习解剖,看到的仅仅是断面标本上的某个面,是有别于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的另一种解剖,其本质还是“解剖”;而影像解剖的实质应归结为“影(image)”,是对照人体解剖标本来学习一定层厚内人体解剖结构的影像表现,因而其讨论的是“断层”而非“断面”问题。目前,国内多数院校主要开设断面解剖学,而且开展得较好,而真正开设影像解剖学的院校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师资、教材和教具等的匮乏。
  所谓“影像解剖学”,我们将其定义为:影像解剖学是以X线解剖、CT解剖、超声解剖和MRI解剖为骨干课程的一门综合学科。其中临床工作中已沿用百年有余的X线解剖学(又称普通X线)至今仍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且在某些方面是不可替代的作用。须强调的是:断层影像解剖学讨论的是与CT、超声和MRI等层面影像技术相关的问题,他与非层面的X线解剖学基本无关。而影像解剖学却将其包括在内,并且作为其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也正是二者区分之所在。这就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开展断层影像解剖学解决不了X线解剖学的问题,是一个明显的欠缺。若能在开设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同时补加X线解剖学,那将无疑是最理想和最完善的教学模式。根据我们多年的影像解剖学教学实践并借鉴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现将国内目前的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归类如下:
  (一)  断面解剖学教学模式
  所谓的断面解剖学教学模式,即将尸体冷冻后锯切成断面标本,指导学生从人体断面上来学习人体解剖知识。此种教学模式极相似于局部解剖学,只不过一个是从断面出发来学习人体解剖学,另一个是从人体的某一局部出发来学习人体解剖学。其共同点都是纯解剖学的学习,但断面解剖学较趋向于影像解剖学,是影像解剖学的基础课。
  (二)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
  根据断面解剖学所融合影像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多少和比例关系,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又可分为断层影像解剖学和影像断层解剖学。
  1、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所谓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又可称为“大断面、小影像”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是以讲授断面解剖学为主,结合CT、超声和MRI等影像图像来了解人体解剖结构的影像表现。由于该教学模式结合了层面影像图像,因而由断面解剖上升为断层解剖,故称之为断层影像解剖学,与断面解剖比较,该教学模式更接近于影像解剖学。
  2、影像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所谓影像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又可称为“大影像、小断面”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是以讲授影像解剖学为主,其教学方法是结合扫描层面相对应的断面标本来学习影像解剖学。在尚未全面开设影像解剖学时,可以断面解剖学暂且替代部分影像解剖学。须强调的是:此教学模式仅为向全面开设影像解剖学的过渡,其终极目标是全面开设影像解剖学。
  (三)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
  所谓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即全面开设以X线解剖、CT解剖、超声解剖和MRI解剖为骨干课程的影像解剖学。由于影像解剖学最接近于影像诊断学,因而影像解剖学是影像诊断学的重要基础课。综上所述,可以说断面解剖学是影像解剖学的基础,而影像解剖学才是影像诊断学更为重要的基础课。
  如前所述,由于断层影像解剖学是一门初创的新兴学科,如何搞好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国内外至今并无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教学工作中尚有不少问题急待解决。就影像解剖学教学而言,首先是课程设置问题,由于至今尚未将影像解剖学纳入国家医学教育计划,故影像解剖学教学难以推广和发展。我们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地将影像解剖学列入教学计划,这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是当代医学教育的大势所趋,顺应其发展才是合理而正确的选择。其次是影像解剖学的师资、教材和教具等问题。其中理想的影像解剖学教学师资队伍应是以解剖学教师和影像诊断医师共同组成,二者相互学习和配合,有利于影像解剖学教学的迅速开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至于教材问题,目前我们已编写出X线解剖学和CT解剖学,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仅校内使用,待正式出版。而超声解剖学和MRI解剖学的编写尚需继续努力,恳切希望同道们予以支持和帮助,更渴望同行们携手合作、共铸大业。有关教具等问题的解决,学校必须予以必要的经费资助,否则将必然是困难重重和步履维艰。
  本文旨在引起对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的关注和重视,在清楚地了解了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和我国目前的教学现状之后,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以适应影像医学飞速发展的的临床需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医学影像学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