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林----“不应让商人掏钱进政协,这会让广大人民群众失去信心。”在近日广东省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有委员针对“新阶层社会人士加入政协”的现状提出意见,直言政协有其政治性本质,新阶层社会人士应进入参与政协,但不能将此错误理解成赚钱能力强就能进政协(1月31日《广州日报》)。
这么尖锐的批评,这么直指要害的言论,也许只有在民主氛围最浓厚、政治气候最开放、代表委员最敢言的广东省两会上才会出现。“商人掏钱进政协”的问题由来已久,在不少地方已非潜规则而成为明规则:谁企业大、谁赚钱多谁就能进政协,甚至谁掏钱多谁就能当委员。花钱进政协的老板们,有的只是看中“红顶”身份而对参政议政毫无兴趣,有的只站在本阶层立场发言,有的因为缺乏议政能力而无能履职,这样的“商圈化”倾向正不断降低政协的民主监督功能,侵蚀着政协的政治性本质。
“商人掏钱进政协”的问题虽很严重,但由于问题的敏感、商人的强势和某些地方政府整体的媚商偏好,大家都对这个问题讳莫如深避而不谈。还是广东的代表委员们敢说真话,一句话就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就击中了政协的要害。“商人掏钱进政协”不是一个孤立的政治现象。当下,一些地方政府不是严格把权力用于与公益相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上,将公共利益置于一切之上,而是把政府当成了办公司,什么能赚钱就搞什么,谁有钱就围着谁转,把利润最大化置于一切之上,以经纪人思维进行公共管理——— 这种唯利是图的取向下,政府必定是嫌贫爱富和整天围着商人转的,因为富人对GDP的贡献大,富人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政绩。
利益是需要交换的,他们拿什么去与商人朋友们交友和交换呢?除了手中的权力,除了教育、医疗、培训等公共资源外,还有的就是名誉资源——— 政协委员身份就是其中之一。加上富人需要政协委员这个接近权力、提升身份的“红顶”符号,你要钱,我要名,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拿什么去阻止“商人掏钱进政协”呢?笔者以为,必须对进政协的资格进行约束,对政协委员的身份设立门槛,将有没有民主协商和参政议政能力作为标准。如今商人之所以可以随意掏钱进政协,正因为缺乏规范的约束。目前“政协章程”中对政协委员的产生基本没有参政能力上的约束,提名推荐然后协商一下然后再走个表决程序,就可以成为政协委员了。没有标准,没有制度约束,谁进谁不进,一切就都由领导去自由裁量了,领导掌握着邀请权和推荐权,他们必然安排那些能给他们带来最大利益的人进来。
没有进出标准和制度约束,一切仰仗领导的偏好,政协越来越成为商人的俱乐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不断弱化,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敬请登陆个人主页:
http://www.smrj-yandaifu.com/ 【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中国光明行动】“视明润洁---眼大夫”爱眼眼科治疗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同盟&中国光明行动联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