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克拉克敬老”想到的


  

  在一个休息日,新西兰总理克拉克步行在熙熙攘攘的惠灵顿的一条街道上。当她正要超越一位步履缓慢的老太太时,发现老太太的左鞋带松开了。鞋带忽左忽右地甩来甩去,并不时地被踩在左脚底下。克拉克立即走近老太太,向她问候一声后,便俯下身子,用双手把老太太左鞋上的松散鞋带重新系好,然后向老太太做了个“请走”的手势。(见《共产党员》2008.3上)

  由此,我又想起了1959年,毛泽东主席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时,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老人吃饭的事。在毛主席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这件事一直传为佳话,为后人敬老爱老树立了榜样。

  两位国家领导人,尽管权高位重,但却不忘敬老爱老,他们的行为令人敬仰,感人至深。这也说明,敬老是不分贫贱,不论身份高低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真诚敬老爱老的心。只要有了敬老爱老的心,不管表现得多么微不足道,老人都会心满意足的。所以,敬老,不一定非得物质上的不可,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时时想着就足够了。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个座,迎面走时给老人让个道,过马路时扶老人一把……尽管这些看起来是零散的、琐碎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这些又都是及时的,实实在在的。敬老爱老,其实就是在老人需要帮助时,及时伸过来一只温暖的手。

  毕竟人生的路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会有慢慢变老的那一天。所以,敬老爱老,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须知,善待老人的今天,就等于善待我们自己的明天,更等于为我们自己的人生旅途铺路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