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轻以通胀论中国


    

莫轻以通胀论中国

钟永圣

 

莫名其妙地,春节一过,忽然之间“通货膨胀”论就甚嚣尘上了!虽然出自一些“大牌”,细读却是“卑之无甚高论”。所以者何?浮浮在上,以“学院派”自诩,轻言理论,妄言趋势,自误惑众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中国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随后一直“积极”,按照现在鼓吹中国通货膨胀的高人的论据,早就通货膨胀率高的可怕了。可是当时的事实是:通货膨胀率1998年-0.8;1999年-1.37;2000年0.38;2001年0.69;2002年-0.79;2003年1.18;2004年3.74;2005年1.67。“八年抗战”结束,也没有出现“通胀”,反而有紧缩的迹象。所以者何?比方说,长期缺水的农田,以“正常的”灌溉水量去浇灌,是缺水的。

1992年后,中国的市场经济开始起步,加速,所需资金量快速增长。能快到什么程度?可以快到史无前例的程度。为什么?历史记录上没有中国这样的国家崛起的过程。那么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我们跳出来反观一下:

历史上崛起的大国,今天仍然独领风骚或者“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不过美国、欧盟和日本,勉强算上俄罗斯。美国人口刚过3亿,欧盟5亿,日本1.2亿,俄罗斯1.5亿,加在一起是10.7亿,比中国少近3亿。意味着,中国这个“池子”,容纳水的量,远远超过上诉四个“发达”经济体的总和;此其一。

其二,中国人独特的“储蓄传统”和松鼠似的“藏钱”习惯,使一部分货币在事实上退出了流通(农村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宁可不要利息,把钱藏在他本人认为安全的地方,就像古代把银子装在坛子里埋在后花园;中国农村人口因统计口径的不同有不同版本,但是我倾向7-8亿的说法。还有一类城市人,钱也不进银行,到大连这样的海滨城市买房子,和开发商谈判,唯一的条件是一次性用现金全额付款,结果代为收款的银行现金柜员带着点钞机也点到手软);

其三,货币投向和资金的使用结构。财政主要投向了中国下一个30年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广大贫苦的农村。举一个例子,17年前我从大学回家要11个小时,现在6-7个小时,后年底约3-4小时(哈大高铁建成,大连到哈尔滨3小时);农村的投入等于是“补课”,“平均水位”都未达到,怎么可能膨胀!

其四,中国夏粮连续大丰收。若说担忧,倒是目前近7000万亩农田大旱让人提心,“民以食为天”,13亿人口吃饭,如果粮食涨价,就会真有通货膨胀的危险了。

其五,世界范围内仍是“缺水”的特征,美国政府提着的房利美公司目前透露至少还要“融资”152亿美元,是不是无底洞尚不明确;日航亏损1779亿日元,有没有连锁反应也不得而知;欧盟倒是传出一个好消息,法国五大银团盈利,或许稍稍转移一下希腊主权债务危机造成的对欧盟金融整体形象破坏的注意力。

算啦,“其”下去就更显“有限公司”的本色了,省点时间到“广大天地”去“大有作为”吧。

正月十五雪打灯。冬寒未去,就有高人叫嚷着“夏天来了,会热死人”,难道他们到海南过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