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思想与行为的底盘,她藏在我们的心里面,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与我们如影随形。长期以来,各种学术理论主要表现为“西方(美国)看天下”格局,可持续发展论述亦有类似倾向。但我们发现中国有很多议题具有发挥空间。比如:道教的前身——黄老道学,这一最古老的生态符号长期被宗教色彩掩盖了她的生态色彩。因此,在中国建构“低碳社会”不仅需要西方“看不见的手”,更需要东方“看不见的脚”。这只“脚”可以理解为黄老道学的生态环境价值观。因为脚是与光明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即为“脚下光明”。我们这些年,已经全面而深刻的体会了“看不见的手”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经济的更好已经造成环境的更坏。因此中国必需回归“致太平” 的生态文化格局,兼顾绿色经济金融、谦卑关怀的人文金融、以及好山好水的自然资本,让“看不见的脚”成为守望中国而非践踏中国的脚。事实上,中国社会民心的取向,在态度上,的确是比从前更倾向环境保护的。而这一价值取向则有助于中国高碳社会迈向低碳社会。这种“治本式”的“布极建制”,真正符合“天人合一”的社会愿景。
看不见的脚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