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中国创新能力下降的四大原因
-------中国不如印度创新能力的分析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人口大国,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
据世界银行数据,人均用电量,1997 年中国为714 KWH(千瓦小时),印度仅次363 KWH 。在1998 年中国电力生产占世界比重为8.2%,印度只占3.47%。电力系统的损耗在1997 年中国8%,印度却高达18%。中国在1998 年拥有电话主线70条,印度只有22条,1997 年中国电话装机等待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印度需一年。印度公路状况极差,缺少高速公路,港口与机场设施陈旧,交通运输极端落后,能源严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础设施的滞后影响了外国投资环境,严重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领先的优势十分明显。
资本资源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储蓄与投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速度快慢。中国在1997-1999 年期间国内总储蓄GDP的比例为42.5%,国内总投资占GDP的比例是38.8 % ,印度同期分别是20.3%、23.9%。中国在1990-1999 年期间国内总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2.8%,印度只有7.4%。1997 年中国股票市场融资占GDP的比例是22.9%,印度为33.7%,1995 年中国资本市场占世界比重只有0.24%,印度为0.71%,而1998 年中国上升到0.84%,印度降至0.38%。1975 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仅为1.73%,印度占1.74%,1998 年中国升至9.4%,印度为2.5%,1998 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比印度要高3.8倍。2001 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38.9%、投资率为37.4%,印度分别为22.4%、22.7%。可见,无论是国内储蓄率或投资率,还是在世界资本资源中的地位,中国比印度高得多,这也是造成中印经济增长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资本市场历史比中国早,但现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也超过了印度。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GNP(国民生产总值)、 GDP(国内生产总值)与G NI(国民总收入)是考察一个国家经济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首先,看GNP:据世界银行《2000-2001 世界发展报告》数据,中国1999 年 GNP 为9802亿美元,在参与排序的206个国家与地区中列第7位,人均G NP780 美元,列140 位;按购买力平价( PPP)计算中国的GNP则高达41122亿美元,列第2位,人均GNP升到3291 美元,列128 位;1999 年印度 GNP 为4422亿美元,列11位,人均 GNP450 美元,列163 位;按 PPP 计算印度GNP为21441亿美元,列第4位,人均G NP2149 美元,列153 位。再看 GDP :2000 年中国GDP总量为1.08 万亿美元,列世界第六位,印度GDP达4794.04亿美元,居世界第12位。按 PPP 计算GDP,2000 年中国GDP为49660亿美元,印度为24320亿美元。2001 年中国人均GDP ( PPP)为4329 美元,印度为2464 美元。1990 —2000 年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10.3%,印度为6%。经济总量比较我国领先,两国人均GNP、GNI 都偏低,中国依然占有优势。
产业结构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构成,可发现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1970 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4%、38%与28%,印度则分别为45%、22%和33%,这一期间印度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比重太小,第三产业比重两国接近。1998 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是18.4%、48.7%、32.9%,印度各占29.3%、24.7%、45.9%,而世界产业构成为5%、34%、61%,我国第一、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太小,印度第一产业比例太大,第二产业比例过小,第三产业比重比我国大,但比世界水平低,两国产业结构都存在不合理之处,都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各产业发展速度看我国要快于印度,我国农业与工业总产值的规模也比印度大得多。对外开放度印度在90年代以前由于对外国投资采取严格限制的政策,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很小,1992 年以来印度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积极鼓励外国投资,不断放宽对外国投资者限制,外国投资发展很快,外国直接投资从1990 —1991 年度的0.91亿美元上升到1999-2000 年度的51.91亿美元,2001 —2002 年度更高达59.25亿美元,证券投资从1990-1991 年度的0.06亿美元增至1993-1994 年度35.67亿美元,因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1998 —1999 年度为负0.61亿美元,但2001 —2002 年度回升到40.9亿美元,证券投资流入规模在大部分年度大于直接投资。就外贸、外资发展比较而言,无论规模还是发展速度,我国占有绝对优势,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比印度高得多。据《经济学家》推出的全球化指标,1993 —1997 年期间年均变化率印度仅为2%,我国为7%,中国对外开放度远胜于印度,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印创新力对比:
(一) IMD 国际竞争力中印排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是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权威机构,每年根据国内经济状况、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等方面指标体系对参评国家竞争力进行评价,推出《世界竞争力年鉴》。中国在IMD竞争力排名中处中游,但与印度相比名次大大靠前,在1995 —1998 年期间名次不断上升,1999 —2001 年间有所下降,2002 年又上升了两位,印度排名居下游,以两年为周期上下摇摆,在38-42 之间徘徊。IMD竞争力排名说明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比印度强。两国都需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 WEF 全球竞争力中印比较根据美国竞争力委员会1999 年对56个国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成果,也揭示了我国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创新因子指标排在45,印度为37,其中上游创新能力(由研究开发投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素质、科研机构的质量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决定)我国与印度几乎平起平坐,我国第25、印度26位;但下游创新能力(申请专利的数衡量)我国比印度要弱,下游创新因子排名我国为48、印度37。我国上游创新能力与下游创新能力脱节,说明我国创新成果商业运作不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通道不畅。中国经济的微观竞争力落后于宏观竞争力,微观竞争力与印度相比也落下风。除1998 年外印度历年名次好过中国,但到2002 年两国差距在缩小,中国只比印度低一位。当前竞争力指标是建立在微观竞争力指标基础上,旨在区分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通过衡量人均GDP水平来考察当前经济成就。中国当前竞争力与印度相比落后了很多,2000 年低11位,2001 年也相差7位。2001 年公司运作与战略排名中国列39位、印度居43位,商业环境质量比较中国排在47位、印度名次是34,在商业环境质量方面我国处于劣势。这反映了我国企业运行的商业环境有待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偏低,企业运营方式与发展战略不够成熟。2002 年我国商业运作环境有所改观,上升到38。国民财富的增长,归根结底依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才能实现人均GDP的快速增长。
(三) GITRR 信息技术中印竞争力在网络就绪、网络应用构成与可行因素构成这3项指标排名印度都领先于我国。网络就绪指标中国64、印度54。网络应用构成指标我国到70位、印度60。可行因素构成排名中国第56位、印度49位。在次级指标方面,我国只在信息基础设施、商业与经济环境、ICT机会与社会投入3个方面比印度位置靠前,而在硬件、软件与支持、网络接入、网络政策、网络社会、网络学习、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方面排名都落后于印度,特别是硬件、软件与支持、ICT政策、网络学习方面名次悬殊很大,反映了我国信息技术与印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软件业印度遥遥领先于我国,印度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大国,2000 年软件出口额达80亿美元。
近几年信息技术产业托起了印度牛市,预计2008 年印度软件业产值870亿美元,出口达500亿美元,软件业成为了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我国软件出口还微不足道。中国在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经济总量、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与印度相比处于领先地位,两国经济结构都须进一步调整,都须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的竞争力我国整体占优,但经济创造力竞争力我国不及印度,微观竞争力印度强于中国,信息技术竞争力印度优势明显,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比印度大。
(以上数据取自网上公开数据。)
我国近年的创新能力整体上不及印度(虽然也有华为、中兴、联想等国际的大型IT企业)。纠其原因,有很多方面,现就我个人的理解,总结了以下影响中国创新能力下降的四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山寨其实是学习的过程不被人认可
虽然在中国,对山寨有各种各样的看法的评论,但山寨还是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绝大多数的国人,还离不开山寨。而山寨机这一名词更是广为传播。
其实山寨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比如中国的汽车,很多东西都是学来的,是山寨来的,中国的汽车并没有多少台销往国外,没有为中国挣多少钱,但中国的汽车企业并没有被国人所不耻。而中国的山寨机,每年销往国外超过3亿台,在国内也有几千万台的销量,与汽车行业不同的是,山寨机在国内,主流还是被骂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汽车原来的国内市场主要由国外品牌和国内的超低档品牌占有,从同业竞争角度和用户角度来看,山寨车更得民心(排外情结),而且山寨机的入门标准比较高,资金雄厚,都拿出了大部分钱来在各种媒体上作广告,在口舌上占了上风;而山寨机就不一样了,因内原来的市场是同国内品牌和有众多国外品牌组成,同业竞争更激励,而不能换起大家的排外情结,又没有拿出钱来向各媒体投入广告,当然在局面很被动了。
其实不管是山寨什么,在专利等权利之外,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创新一般都是在学习的基础上来的,谁不是在1+1=2的过程中长大的呢?是不是都在山寨这个结论呢?没有学习就没有创新,不是绝对,但这样说应该问题不大。
打击山寨其实影响了中国的创新之路。
第二个原因:国家相关机构没有为山寨式的创造提升和创新提供机会
还是山寨机为例,有天语等原山寨厂商走上“正道”,业界广为流传,而手机业务打击山寨的响声一直不断。那IPHONE的触摸屏和APP方式,世界上还有哪个大的手机厂商没去“山寨”呢?所以,简单的批评山寨并不具备完全的基础。很多山寨机的厂商都希望变成正规品牌,但国内的很多规定,把他们拒之门外:
1、自已没有生产线就不能成为独立品牌,国家的这个规定把山寨机直接拒之门外。而IPHONE这个现在世界最牛的品牌,最牛的手机,并没有生产线,他是由富士康代工的,而这款手机在国内正规上市,并没有受到影响。国家相关部门的相关规定是自相矛盾的。因这个原因,那些想转正的品牌,没有了门路,唯一的办法是去找厂商贴牌。中国手机厂商上万家,也只有宇龙酷派通过贴CECT的品牌发展起来了。
2、入网检测也是阻挡山寨机转正的主要原因,山寨机想通过入网检测,要去北京跑工信部,要去走流程,而中国的手机厂商大部分集中在深圳,政务不能有效公开,或是不能为申请者带来方便,那这个政务就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而泰尔实验室虽然在深圳设立了分所,但高额的检测费,也是山寨厂商不得不面对的痛,通过检测,只检测费一项就要几十万,给普通手机并不存在技术高门槛的现实设置了障碍。外加检测时间过长,是造成山寨机想转正的最大障碍。
3、国内出口的手机,大部分是山寨机,国家在政策扶持上作用不大,反面作用倒是不小,一年3亿台的出口,中国会得到多少出口收益啊?而中国出口的手机,没有获得入网许可证,更没有得到IMEI号,所以现在国际的负面新闻很多,这已经影响了中国手机的出口。其实IMEI号,在工信部买只有0.17元左右一个,山寨机是愿意买的(我咨询过十几家手机厂商)。
而3亿台手机没有正式的名份,所以偷税漏税在所难免。
这种不利国、不利商的情况,是要国家来解决的。
以上三点,只是列举了主要的原因,上面的表述是要说,国家相关部门不给山寨机名份,那山寨机只好走地下,也顺其自然的走一单是一单,谁还想到创新?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第三个原因:中国的证券体系,影响中国造
自认为,深市、沪市,一方面是让全民获得上市公司的收益,一方面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而我国的证券体系呢?
1、企业收益与中小股东无关,企业有盈利了,不分红,不送股,只是用来炒的,这样的公司还少吗?
2、企业在国外上市,向股民大量分红,在国内上市,就很少有分红的。中国石油这向国家要补助,在国外以亚洲最赚钱公司之名拿出50%利润进行分红,而回归A股后,变成了铁公鸡。
3、中国的创业板,本来应该是为创业公司融资的,而中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都是功成名就的,让他上市好象是政府在表障这些公司,为了让他们套现,为了让他们买楼。而让他们继续创新,他们已没有了动力。而真正需要融资的创新公司,根本就没有机会上市。
中国创新力不足,证券管理机构责任最大。
第四个原因:国内的风险投资,从“云投资转到了框投资”,断了创新的资金土壤
中国人的模妨能力,世界第一;而在模妨的同时,对模妨的东西进行改造、升级方面,中国人也是世界第一;中国人的点子也很多。但这些小的,大的,或革命性的创新,需要的是资金的支持。国内的风险投资是什么情况呢?
1、在国内,风险投资分为天使投资、VC、Pe三种,天使投资是为创新者提供原始资金的一种投资方式,VC是为始创公司解决融资的投资,Pe是计划对公司进行包装上市的投资。
创新最需要的是天使投资,多轮的VC是为了解决资金紧张问题,而Pe只是个各方分蛋糕,向股市抢钱的投资方式。
2、在前些年(大约是2007年前)的投资中,对于视频网站,概念网站的投资非常多,投资人希望赌到一个谷歌,那就发大了,结果是,没有几个成功的。
而那些具有技术的项目,基本得不到投资,因为这些人是搞技术的,不善于说教,所以投资人看不到多少倍的回报。
这阶段的风险投资,投资人,大部分对创新思想认可,对创新技术,由于不专业,所以投得很少。这时的投资被我命名为云投资,投资人听到故事就拿钱。是故事整晕了,晕的音同云,那就叫云投资。
3、而近几年,投资商增多了,那些创新公司、世界500强的公司在中国培养了很多专家,他们加入了风险投资行业,他们以一种技术的眼光和考核标准去衡量被投资对象,结果就是,讲故事不管用了,有技术大多又被评估为风险太大,所以投资的都是有了产品,有了销售的公司,这些公司非常需要VC阶段的融资,他们的创新时间已经过了。这时,投资人,以更高的姿态、更苛刻的条件,去争抢胜利果实,这样,风险低了,收益有了一定的保障。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商都会为被投资人上课,洗脑,讲故事,许愿,让被投资人就范。这样的体制下,投资商有了很多合伙人,其实就是投资商的销售人员,他们在投资获得的股份的销售分成中,都会超过被投资人大部分的原始股东。我把现在这样的投资叫作框投资。
4、2007年前的投资过程就是讲故事,被投资人把投资人整晕的过程;现在的投资变成了,投资人给被投资人讲故事,框来投资机会的过程。
5、国外的天使风险投资机构很多,他们有个计算,投资10家初创公司,有2家成功,或是1家成功,那么他就会获得很好的回报。在这个意义上,我非常支持创新式场,非常支持李开复。
6、那么,中国的创新最需要的天使投资,而现在不再有人愿意作天使了,都想坐享其成。中国近年的创新成果不多,创新能力下降,就找到了没有加油站无法启航的原因。
以上四个原因,是造成中国创新能力下降的四大原因。对症下药,自然会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全民创新与计划创新,是互补的,是中国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