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文化孕育“卫嘴子”


  渤海名家大讲堂专家解析“天津话”

  码头文化孕育“卫嘴子”

  《渤海早报》2010-03-16

  本报讯 (记者谷菲)在日前举办的“渤海名家大讲堂”上,天津方言专家谭汝为对天津话的幽默讲解不时引来在场几百名听众的阵阵笑声。串串熟悉的方言词、句句经典的俏皮话,让大家备感亲切。由于是平时再熟悉不过的家乡话,听众们不仅听得起劲踊跃提问,几天来更有不少市民给主办方和谭汝为教授打电话,询问进一步了解天津方言和文化的书籍、资料。天津话以幽默诙谐、质朴精辟的魅力征服了在场老少观众和专程赶来的留学生。

  (南开大学波兰留学生论文选题是:天津话)

  在谈到天津方言体现出的地域文化特色时,谭汝为风趣地引用了“卫嘴子”这个俗语。他认为,“卫嘴子”一方面突出了天津人“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这一能吃、会吃、讲究吃的饮食文化特征,另一方面更是表现出天津人懂幽默、能说会道的一大特色。由于地域文化典型的外在特征就是方言,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天津文化特征的重要方面则是源于码头文化,天津方言也不例外。作为繁华商埠的天津,市民在人际沟通上自然有着更高的要求。此外,移民创业的需求和九国租界、华洋杂处、名人云集的社会背景这一丰富鲜活的多元文化素材,都为天津市民能“白话”、好“白话”提供了便捷。

  (讲座后,购买《这是天津话》的热心听众排起了长队)

  谭汝为表示,天津方言具有幽默、睿智的特色,更是有不少特色方言词直接得益于码头文化的熏陶。如表达“说真格的、靠得住”这一含义的“膀大力”,据研究就源于码头,以干苦力粗活的码头工人们这一直观印象来引申“靠得住”的意思。此外,精气神儿、吹喇叭、混个热闹、真格的、大面儿、吃得开等也都是码头文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