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IPO“三高”现象何时休


  新股发行在市场化的大旗下,IPO市盈率频创新高,特别是作为新兴事物的创业板在此方面更是让人惊叹不已:2009年10月首批创业板28家新股最高发行市盈率82.2倍、平均发行市盈率56.6倍,曾引发市场一片质疑。然而仅时隔2个月后,当第四批8家创业板发行时,最高发行市盈率进一步攀升至123.9倍、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88.6倍,再度刷新纪录。

  新股发行的“三高”现象即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资金,招致巨额资金囤积一级市场“打新股”,以博取一二级市场间的巨大价差。“三高现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怎样来权衡其中的利弊,让我们来逐一探讨。

  首先,高市盈率发行助涨了市场的泡沫。虽然高发行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二级市场的上涨空间;但由于“比价效应”存在,使得大批次新股出现非理性炒作,推升资产泡沫。此外,大盘股的高市盈率发行,上市后由于估值上的修正往往会出现连续下跌,充当了“指数杀手”的角色。如中国建筑601668上市后几乎呈现单边下跌的格局,股指也在此期间跌幅巨大。

  其次,与高市盈率、高发行价相对应的是高额超募资金。这类中小企业实际募集资金远远超出其招股说明书中罗列的拟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如此以来,可能会造成大量的资金闲置甚至被非法挪用、侵占,使得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荡然无存。

  最后,从我国证券市场的体制上讲,目前是全球主要交易所中惟一对IPO实行核准制、而非注册制的市场。在IPO实行核准制、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获准IPO的市场环境下,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后,受发行人和承销商的利益驱使,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投资建议:“三高”现象是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以及国民投资理念下的特殊现象,虽然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弊大于利,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全盘否定。在近半年来上市的一批中小盘个股中也不乏一些具备“王者风范”的中小企业,如神州泰岳、同花顺、汉王科技等。这类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领域,符合产业升级趋势,技术壁垒高,通过证券市场融资更是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类公司优秀的成长性将为股民带来丰厚的回报;然而那些基本面一般,遭市场非理性炒作的“三高”个股,必将被市场所淘汰,股价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