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知名幼儿园园长的办公桌上,形形色色的“条子”比辞海还厚;只招80人的三个小班,方方面面写来的“条子”竟达800多张;“铅笔写的条子一律完成,钢笔写的条子可办可不办,要是圆珠笔写的条子,可以不用办。”一位公办名园园长讲述的这个“传说”让人想不纠结都难。
“条子”何以能够如此大行其道?无非就是相对社会上的民营幼儿园来说,这些公办幼儿园拥有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收费标准低得多。那些指望子女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父母们自然要想方设法通关系、托人情,削尖脑袋往里挤,因而,“条子”便成为有权户、关系户、背景户的通行证。当然,800:80里还得再进行博弈,至于那些没权、没势、没背景的普通老百姓就更无缘了。
“条子”的传说折射出教育资源仍然明显稀缺的今天,双轨制所带来的严重教育不公,而权力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条子”对教育资源的操控,更加剧了这种社会不公平。那些被堆积如山的有形或无形“条子”压在下面的,无疑是社会弱势对公平教育权利的焦渴和无奈,更是中国教育的不能承受之重。
教育权利是国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不打破这种教育不公,势必让广大的平民阶层输在人生的起点上,放大整个社会的不公。这固然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尽可能创造平等教育的条件,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尽快实行幼儿学前教育体制的并轨只。要双轨制存在,只要权力干预教育资源的影响力不除,权力依旧“神通”, “条子”的传说还将依旧遮蔽公平教育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