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摘 要] 人民币汇率,被美国推到世界瞩目的位置,一个十分专业的问题被扭曲、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使人民币的决策者们左右为难,我院金融专业大二学生,从知识角度与对目前中美两国关于人民币的争论也感到十分盲然。本文从人民币汇率的来龙去脉,分析了人民币所处的阶段与状态,以及我们应该秉承的态度,阐明了个人观点,以作为对学生的回答。
[关键词] 汇率 币值 升值
课间休息,学生问我:“为什么人民币不能升值?”这一问,可把我问住了,因为问我的学生是金融专业大二的学生。但从他的眼神和真诚的表情看,的确是迷惑不解的样子。
近一段时间,美国两党130名议员向美国政府写信,提出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世界各大媒体都在观注这件事。看来,人民币币值问题是2010年上半年的世界经济的大事情,中国这个大经济体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似乎成了国际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如中国坚持人民币不升值的话,大有可能要让中国承担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后果。
要弄明白学生的问题,有必要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来龙去脉。
一、汇率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因为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都是按本国货币来计算成本的,要拿到国际市场上竞争,其商品成本一定会与汇率相关。汇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例如,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5.00,则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20美元。如果美元汇率涨到6.00,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用更少的美元可买此商品,所以该商品在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会变低(16.67美元)。商品的价格降低,竞争力变强,肯定好卖,从而促进该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汇率跌到4.00,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必将有利于美国出口商品。同样,美元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就会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反过来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升值却会大大刺激美国商品出口中国。
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人民币升值可令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打击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并反过来刺激中国大量进口他们的商品。
二、汇率的由来
各国货币之所以可以进行对比,能够形成相互之间的比价关系,原因在于它们都代表着一定的价值量,这是汇率的决定基础。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为本位货币。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的货币单位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含金量多少来确定他们之间的比价,即汇率。 如在实行金币本位制度时,英国规定1英镑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成色为22开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纯金;美国规定1美元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纯金。根据两种货币的含金量对比,1英镑=4.8665美元,汇率就以此为基础上下波动。
但在纸币制度下,各国发行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并且参照过去的作法,以法令规定纸币的含金量,称为金平价,金平价的对比是两国汇率的决定基础。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比价脱钩,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解体,纸币从此再也不能兑换成黄金。从此,人类的纸币的法定含金量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在实行官方汇率的国家,由国家货币当局(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规定汇率,一切外汇交易都必须按照这一汇率进行。在实行市场汇率的国家,汇率随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中国人民币还不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更不是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与人民币的比价不能通过国际货币市场货币交易中得到人民币的价格——汇率,所以,中国人民币汇率是实行官方汇率的国家。
三、人民币汇率形成
我国汇率制度,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分为三个阶段:
1、1981年~1993年底,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阶段,人民币兑换美元一直处于贬值时期。这一时期,汇率水平趋向贬值阶段,人民币兑美元1.5 : 1,此后人民币连续7次贬值,至1993年为8.7 : 1, 贬值合计3.5倍。
2、1994年~2005年7月,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阶段。这一阶段,净出口保持较高水平,人民币汇率升值,从8.7人民币兑1美元,升值到8.27人民币兑1美元,升值5%。
其中汇率水平变化分为两个时期:(1)1994~1997年汇率升值阶段;(2)1998~2005年汇率相对稳定阶段。
3、2005年7月21日后,实行参考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阶段。
第一阶段:当时理论认为:汇率贬值可以刺激出口,抑制进口,有利于保持贸易平衡,较少贸易逆差,走向平衡或实现贸易顺差。但实际研究表明,汇率贬值并不能刺激出口,原因在于:出口换汇的成本高。1981年~1985年国内物价处于上涨阶段,出口换汇成本一直在提高,汇率贬值效应被国内物价上涨所抵消。1991年~1993年由于进口产品价格与国内产品价格相比仍然偏低,因此企业纷纷扩大进口,出现进口投资品价格上涨,进口需求扩张,因此,汇率贬值没有抑制进口,也未对商品出口产生刺激作用。
第二阶段:1994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运行,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汇率水平由国内外市场的交易活动决定,即形成名义上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央银行在汇率决定中发挥主导作用,承担外汇供求的最终责任。1994~1996年,由于实行强制银行结汇制度,企业出口结汇大幅度上升,使中央银行外汇占款迅速增加,有效缓冲了紧缩的货币政策为1997年宏观经济调控软着陆作出了贡献。
1994~1997年汇率升值阶段。汇率升值后,贸易逆差没有扩大,而出现了顺差,出口没有减少,反而扩大,很显然,国内物价水平是影响进口的主要原因。1996年以后,国内物价稳定,进口减少,进口增长缓慢。另外,国内消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企业最终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导致消费品市场价格下跌,从而抑制投资过快增长,控制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使进口减少,整体物价回落到正常状态,也使中国有效抵御了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得出结论:汇率发挥作用的因素是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消费投资增长状况,物价变化状况。
1998~2005年汇率相对稳定阶段。1999年以后,中国基本恢复了出口增长态势,2002年进口持续高增长阶段,而贸易一直保持大量顺差的走势,原因在于经济持续高增长,市场基础扩大,进口绝对规模增加。1998年后,平均关税从17%逐渐降低,2001年入世后,关税从15%逐渐下降到2003年10%以下,也刺激了进口。另外,市场结构性需求是进口扩大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我国的加工贸易,长期高出口,低进口,成为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中国进口的扩大,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很大的市场,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
2001年后,美元汇率相对贬值也提高了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竞争力。
出口的扩大,一方面得益于国内价格战,导致价格下跌。另一方面,亚洲金融危机后,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此外,贷款利率降低及贷款优惠也刺激进口。结论是:名义汇率对进口关系不密切,实际汇率对进口有明显的影响,问题的根本在于国内外企业的产品价格,利润,市场和竞争力。
第三阶段:2005年7月21日后,实行参考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阶段。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始实行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新汇率制度,中国结束了长达10年的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1美元兑8.7元,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交易的中间价,并公布欧元、日元、港币等汇率中间价。
到2010年3月19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6.8263元人民币。
人民币新汇率制度具有三方面的特点:
一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是“参考”,而不是‘盯住“意味着中央银行有决定汇率水平的较大灵活性,这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在维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和维持美元稳定两个目标中的偏好。
例如:美元兑其他货币升值时,人民币该贬值,但考虑到外汇市场存在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压力,中央银行可能听任人民币在“市场供求”作用下升值,而非过去的,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使其贬值。
二是为人民币对美元的变动设定了一个区间。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 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该货币中间价上下3% 幅度内浮动。
三是存在一个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逐渐上浮的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宣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
例如:美元对其他货币贬值,人民币兑美元上升超过0.3%,下一个工作日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中间价就会上升0.3%,升值机制的导入,必然导致篮子货币参数的不断调整,但并不必然导致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只有当美元对其他货币持续贬值时,才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在短时间内明显升值。
此外,央行可以完全独立于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和宏观经济稳定的需要来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
2005年至今,中国一直保持着相当大的贸易收支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非常巨大,但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外需,投资率过高且效益低下,企业难以承受短期内汇率大幅升值的冲击,比较安全的做法是通过“试错”逐步向均衡汇率靠近。
例如: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会对出口速度及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升值幅度有限,进出口对汇率变动的弹性不大,出口下降幅度不会太大
从30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历程看,汇率工具应充分利用,人民币应该继续升值。
四、人民币进入升值期
(一)从历史经验看,汇率升值有利于调整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1、1978年~199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1.49: 1~8.7: 1,结果出口产品数量急剧增加,但出口价格急剧下跌。
2、1994年~1997年,人民币汇率升值5%,4年出口总额增加911亿美元,超过前15年的出口总额,产品技术水平和出口结构变化很大。
3、1998年~2004年,汇率水平稳定,出口退税率降低,7年出口总额增加。
可见汇率升值和汇率稳定有利于调整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企业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汇率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二)各行业对汇率升值的措施。
如果汇率升值,企业会把成本打入价格合同,转向非价格竞争。要真正促进贸易方式转变,就需逐步取消补贴,退税和贷款优惠,走实际有效利率和名义利率升值的道路,创造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以及自己的知识产权产品。
(三)从汇率变动的国际经验看,一定幅度的汇率升值不会危及国家金融安全,关键是如何应对。
1、1973年~1999年,德国马克对美元累计升值7.8%,由于德国本外币政策之间比较协调,贸易出现持续顺差,经济运行情况平稳,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
2、1970年~1996年新加坡元兑美元从3.08: 1升值到1.4: 1,27年内升值54.5%,由于新加坡元采取本币长期坚挺的政策,升值未带来不利影响,反而带来竞争力的提高。
结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加快人民币的区域化与国际化进程,如果资本过剩,还可用于国际融资结算,汇率升值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有重要作用。
五、只有美国才有操纵汇率的能力
美国说中国操纵汇率,完全是无视现在每天外汇市场的交易量上万亿美元,中国两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只够对付两天半,而欧洲外汇储备只有几百亿美元。各国央行外汇储备都有限、要对抗投机潮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不可能靠市场自动驱逐投机交易者。无视这个基本规律,现在唯一能够操纵汇率的国家是美国。
《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认为,“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已经进入实战了”。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则指出,美国操纵汇率是损人不利己。
新华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文章,归纳的美国操纵汇率的一些手法有:
1、通过带有欺骗性的投行报告、专家研究结果等,向市场释放诱导信息;
2、近期通过对冲基金沽空欧元、英镑等外币,未来还有可能攻击日元;
3、耍弄政治、外交和贸易手段,压迫人民币按其要求和标准升值;
4、在金融危机中,先是通过平准基金大量抛售欧元,导致欧元狂跌、美元上涨,然后大肆印制钞票,填平坏账。
美国通过操纵美元汇率,使得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美元储备和美元资产大幅缩水,以化解自己庞大的外债压力,同时利用“估值效应”提升自己的对外资产价值。
例如,在美联储主动操纵下,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美元狂贬逾40%。2001年后,美元相对主要货币又持续贬值超过30%。相应的,2001年到2006年,美国对外总负债虽然增加3.856万亿美元,净负债却减少1990亿美元,即净赚资本收益4.055万亿美元,其中,操纵美元贬值贡献8920亿美元,压迫别国货币升值、制造资产价格变动净赚3.163万亿美元。
“美国操纵汇率的途径是多样的,他们从来不说自己,而说别人在做。”曹红辉也认为,美国的确通过一系列政策来操控汇率,这其中包括外汇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国债政策以及多个部门的协同。
宋鸿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美国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汇率操纵国。”美国的做法损人不利己。“汇率战争就是货币战争,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已经进入实战了。”
由于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而发行美元的权力完全在美国手中,因此,美联储想怎么发美元就怎么发,印多印少完全由自己决定。如果再用汇率来指责别国,那简直就是在开国际玩笑。
宋鸿兵认为,这些问题是美国制造的,美联储就相当于国际央行,别的国家想要保持汇率稳定,想要跟美元一致,美国却在指责。这就好比有人在制造洪水泛滥,却不允许下边的人控洪自救。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虽然要认清美国操纵汇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通过使美元低估来刺激出口的目的是比较明显的。
曹红辉认为:美国强压人民币升值,并无助于解决中国的结构失衡问题,对世界经济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亚洲经济会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会拉动亚洲其他货币随人民币一起升值,影响亚洲经济的复苏。因此,这样做不但不能帮助中国,还可能危及中国的稳定。
“不能任由美国这种情绪的宣泄,这可能会激化国际贸易摩擦、战略冲突和矛盾,对美国自己的结构失衡问题也无任何帮助,不会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曹红辉说,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出口价格上涨,直接带动美国物价上涨,福利水平下降,对美国低收入者是不利的。就业机会也不可能增多,因为中国的很多出口产品美国并不生产。
一位长期跟踪汇率问题的媒体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美国还有其他目的。美国这样做,是要以此转移注意力,实现其他目的,比如美国大选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政治目的,就是有一部分美国人想控制中国的发展速度。
综上所述,作者的观点是:
一是从感情上说,作者本人反对人民币升值,因为人民币升值10%,我国外汇储备就要减少2400多亿美元,美国政府就会多借少还近900多亿美元。许多仅靠价格优势的出口企业可能倒闭,大量工人失业。但也要看到人民币升值不止有坏处,也有好处的一面,如进口商品价格下迭、国际投资优势、出国旅游、出国留学相对便宜等。
二是从人民币近30年的币值变化看,人民币升值,也不一定就一定是坏事,因为中国经济在上升阶段,人民币必竟进入了升值通道,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现象,只是升值节奏与幅度需要准确把握,要走一步看一步,以免引发经济巨烈动荡。
三是人民币升值不能是在美国的高压下升值,只能按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与节奏的自主升值。不可兑换的人民币币值变化,只能根据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行为,不是外力高压下的行为。
四是中国是一个低工资、技术落后的产品生产国,其竞争对手是墨西哥和印度这样的国家。美国则生产飞机和电脑等精密复杂的产品,竞争对手是德国和日本,而美元兑欧元和日圆都已经大幅贬值。因此,人民币升值也不会真正促进美国就业,只会打击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影响中国就业。
2010年3月19日
作者简介:
柴福洪, 男, (1957年5月--), 湖北蕲春人, 经济学硕士,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职教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公共经济。
联系方式:电话:0713-8348688 传真:0713-8345265
地 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桃园街109号 邮编:43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