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促人民币升值真实目的:占有中国特别红利


看了《学生问我:“人民币为什么不能升值?”》,有这样的疑问:

1,“多借少还”,产生于过去,如果人民币不升值,难道说不是会使美国多借更多,少还更多吗?
2,“不一定就是坏事”,在作者的潜意识里坏事是主要的吗?
3,“不能在高压下升值”,难道说在低压下或负压下更该升值?

往坏处说:现在是中国人把资源、劳动成果低价卖给美国(还留下污染等),换来钱再借给美国用;但美国占完便宜并不领情,说这是低价倾销。

现在,2万多亿外储,损失已经发生,中国自身没有任保途径可以将其挽回。这包括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或贬值、国内通胀或通缩这两条看似影响损失有无和大小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可以消除外储增加,损失进一步增加)!按照经济学上“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的说法,这些损失,是注定了的,与决策无关。

也就是说,美元外汇储备的价值,取决于美国央行(美联储及其它决策者),美国决对不会让2万亿美元可以买更多的东西,只会让它能买的东西越来越少。

如果说在汇率上还有争论,就是这样的:

美国政府在动这样的心思:通过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0%左右的特别税,可以解决财政收问题。过去中国人民银行把红包发给了美国消费者,这回,美国政府打算以保护国内制造业的名义将其视为红利收归政府所有。

中国人应该在这样想(如果不这样想,道理上就讲不通):外国企业终有一天会抵不住中国商品的竞争,会降价竞争,进而工资下降,通货紧缩,同日本一样(不,日本做得还不够,他们应该用更多的派遣工,付更低的工资。当然,象丰田那样,为降低成本而降低产品安全和质量就不对了)。这样,我的2万多亿外储,就可以买更多的东西了。

世界上总是不平衡的。有的人干赚不花,就必须有“便宜吃穷人”现象存在;自由贸易更各个国家和地区优势互补,但也部份劣势者更难生存。后发者(中国)如果有能力长期持续地以低价同世界竞争,如果各已发国家不同样以低价还应战,或者设置关税等方式的保护,中国产品难免会征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