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可通灵


玉可通灵    
--------------
   早期的人类,生活活动单一,也就是吃饭,睡觉,睡觉,吃饭之类。但他们的生活条件却异常恶劣,经常面临着自然灾害、凶猛的野兽等等,就是打雷闪电的时候,也往往有人会被劈死。古人一看到这些,就非常害怕,不知道怎么回事,产生巨大的恐惧。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有人发现,手里紧紧攥着一块圆滑的石头,情绪可以相对地安定一些。这块石头就是玉石。所以,玉最早是巫师用来通灵的,与神明沟通的信物。这种说法就一直延续下来,直到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还会用一块通灵宝玉,来展开整部书里的人物关系。

君子也是块玉
---------------
子贡得到一块美玉,想要把它卖掉,但又怕卖不出好价钱,就向他的老师请教。可能孔子当时正在思考问题,有些神不守舍,不知怎么冒出一句:“卖了吧,卖了吧,我还想把自己卖了呢!”这说明孔老先生是个“愤老”,虽然年经很大了,但有时候也会像年轻人一样发发牢骚。
有意思的是,他为什么把自己比做一块玉呢,因为,他觉得玉有德。玉之所以珍贵,并不是因为稀少的缘故,而是因为玉有十一德:仁、义、礼、知、信、天、地、道、德、忠、乐。这等于孔子给玉下了一个结论:玉是君子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