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终于宣布退出中国了。注意,是“终于”。
从1月12日在官方博客发布消息“扬言退出”,到3月22日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本来一句“拜拜”就可以完全搞定的事情,变成了持续两个多月的肥皂剧,演化为一场全球范围内Free的品牌形象宣传,让“玩够了公关花招见好就收”的Google赚足了眼球。
一家商业公司用“你不听我的,我就不在你们国家赚钱了”这一理由威胁一国政府本身就是滑稽的。撇去“普世价值”、“互联网言论自由”之类空洞的喧嚣之后才能看到背后的本质。商业机构毕竟以商业目的为第一位,“赚钱就来,不赚钱就撤”是生意场上永远的铁律。
中国互联网市场是世界最重要的市场之一,Google曾对中国市场寄予强烈的期待,这点从其不惜重金和声势浩大的官司挖来李开复,又高新聘请周韶宁来融入中国市场就可以看出。2006年进入中国以来已砸下120亿的投入,推出Google.cn网站,雇佣约800名员工,但并不能逃脱西方网络公司对中国文化、网民需求、市场变化的一贯缺乏,加上基于罗马字母开发的搜索技术在亚洲市场特别是中文环境下并不比本土竞争对手足够灵验,迎来了早已注定的市场竞争的无情淘汰。
但凡有点逻辑思维的人一看就知,所谓的“管控”和“黑客”都不是理由,在中国政府的网络监察制度相对严格的时候放弃底线进入中国,而在审查制度日趋宽松的时候宣布要坚持“底线”退出中国是多么站不住脚。即使搜索引擎市场受政治约束,Google的失败也是在和百度在同一市场用同样的政治态度竞争了几年后才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在大家都看好的一个具有巨大现实意义和商业前景的市场丢盔弃甲是极其难堪的事情。需要对董事会和投资人负责的Google管理层并没有勇气反省其在中国的不争气和无作为,如果不再摆出点政治公关言辞,怎么能够安抚本土之舆论呢?于是政治理由成了其在大溃败时的一块遮羞布。当然,鉴于与美国政府一直以来的密切关系和利益上的趋同,顺便充当一次“政治打手”也无关痛痒。
根据正望咨询发布的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市场调查报告,百度的市场份额为69.9%,谷歌的市场份额为19.8%。更让Google大受打击的是,这些市场份额中的99%是由Google.com贡献的,而不是其一直在主推的Google.cn。Google中国网站早已成为价值可以忽略不计的资产,即便关闭了也不会对销售业务产生明显的影响。用 “关闭网站”这一招不影响大局的轻松棋子,换来巨大的品牌营销效果,倒也不是为一招妙棋。
比较有趣的是,在3月23日凌晨,谷歌关闭中国境内接受审查的网络搜索服务,把内地用户自动导向谷歌香港页面之后,3月23日一早,赛迪网小刀马的一篇评论《谷歌退出:端茶,不送!》在Google资讯的焦点栏目转载半天后被屏蔽,搜索结果换成了另一篇《谷歌跳转香港 .hk域名交易价格上扬》的新闻。
Google在中国的销售和研发业务依然得到保留,除了搜索引擎,谷歌在华业务包括广告销售业务、研究业务、手机业务以及对中国本土一些公司的投资业务。相信只要遵循中国的相关规定,这些业务也会在政府的一视同仁下如常进行。
下一个被“退出”的会是谁?
“退出”中国市场,谷歌在亚洲市场的业务成功,就要更多依靠日本、印度和韩国等市场。ComScore数据显示,今年2月,Google在日本市场份额为48%,在印度市场的市场份额为88%,在中国香港的市场份额为32%,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市场份额为27%。而谷歌在韩国的搜索市场份额为8%,占主导地位的是韩国本土的Naver市场份额为51%。
当经营业绩这项最重要考察指标不如所愿,加上舆论操控与内容向导等更多与政治结合的动机,Google的行为会越来越使其走下神坛,其盛世从这次与美国政府的联手开始走向衰败。等过了这阵风,我们会慢慢发现,Google会与更多国家产生摩擦。下一场“闹剧”,也许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