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政府希望吉利给次机会


 

 

点评一:时过境迁,政府希望吉利给次机会

作者:青桦   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协会(CLEPA)的总裁Lars Holmqvist表示:我的理解是,吉利集团是一家有政府支持的公司,否则它不会顺利地得到如此大规模的贷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收购沃尔沃的不是吉利,而是中国政府。财务官Hans Lindblad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只有有政府背景的公司才能这么顺利的得到贷款,这不是一件很令人惊讶的事情。

《英国金融时报》据三位知情人士322号透露,福特汽车将在本周日(328)与吉利签署沃尔沃交易的最终协议。该知情人士称,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将于本周六访问瑞典,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协议有可能将在本周日或者下周一签署。

个人看法:如果收购沃尔沃是国企一汽,或许欧洲老板会更加幽默,惊叹中国企业的收购资金,怎么会直接来自中央财政。只希望在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有幸见证吉利与沃尔沃签约期间,欧洲老板们千万别再这么胡思乱想了。其实,要论中国的“市场化”程度,未必是你们欧洲能匹敌的,我们连国企都能在房地产等市场竞争中大行其道,甚至是自由过了头,迫使政府下逐客令。这也就不奇怪中央领导人会出国助阵民企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了,必定民企才是市场真正的主体。

 

点评二:应免除投诉丰田质量问题的司法费用

《南方周末记者》 谢鹏 实习生 金笛 发自北京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叶建华表示,假如丰田继续保持傲慢不解决问题的态度,浙江省工商局准备动用当地的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基金,免费为消费者聘请全国著名的公益律师组成律师团,对丰田提起集体诉讼。

个人看法:美国消费者之所以对丰田质量状告不断,以至于使其俯首称臣,除了国会等势力介入外,各类帮助消费者减免司法费用的基金起着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但目前的浙江工商局也仅仅是吓唬吓唬人家。

 

点评三:胡茂元“顶风作案”,重用“南京”

《京华时报》杨开然  浦口工厂到2015年是规划30万辆,南亚基地也是30万辆,和依维柯合资的商用车板块也希望达到30万辆,再努力一下,可达到100万辆。上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前年,该决定受到上汽内部和上海市政府很大的阻力,尤其是上海方面,希望继续增加临港基地的产量,增加税收。胡茂元表示,南京基地需要发展,同时南京也有土地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因此坚持把A级车放到南京。

个人点评:不可否认,即便在看似很自由的长三角,还是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地方保护主义,只不过上汽的盘子太大了,足以拥兵自重。

 

点评四:丰田怕的不是大众,而是本田

盖世汽车讯 综合外电报道,在丰田汽车、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等车企出台优惠政策后,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也不敢示弱,于324号宣布了美国市场最新优惠政策。本田汽车发言人Chris Martin还刻意强调,是行业状况促使公司出台这些优惠政策。

个人看法:无论从传统车型,到新能源车型的竞争,还是全球各国的市场争夺,本田与丰田的厮杀,远比大众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