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史 杂 论(87)
2010-3-26
关于“剥削方式”的思考
我在《当代没有人懂得资本主义》一文中提出,1)只有懂得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才会懂得资本主义,2)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等观点。本文尝试说明剥削方式。
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私有制社会都具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不能够特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因为在任何社会人的生产总是为全社会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刻也不能够脱离生产,不管生产资料是谁占有的。不同社会中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也不同。但是这个矛盾在任何旧的社会普遍的存在。这是就研究剥削方式的前提。
在奴隶制社会,剥削方式是以占有和蓄养努奴隶为主要形式的。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条件下,生产主要使用劳动者的肌体和很少的十分简单粗劣的工具。奴隶不是劳动者,而仅仅是奴隶主的“劳动工具”。奴隶主代表了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这是从生产的社会化角度来讲的。传统的理论认为劳动者“只能”是生产过程中的干活的人。但是就全社会来讲,奴隶既没有劳动的愿望,也不决定劳动的内容,更不决定劳动的成效及分配。奴隶不是社会生产意义上的劳动者。奴隶仅仅是劳动工具的有微弱意识的载体。这绝不是讲奴隶主就是生产者,但是他是代表生产的。)
由于上述原因,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就是占有奴隶。但是更重要的是蓄养奴隶。奴隶既是劳动工具,又是奴隶主的财富,可以交换和买卖。因此对于奴隶主来说,奴隶越多越好,越强健越好。所以奴隶主要让奴隶多生孩子,要让强壮的男奴隶和健强的女奴交配(不是结婚),并且多交配,以生育更多的、更强壮的奴隶。要在奴隶生育期,给吃一点好的食物。并将年老的、无用的奴隶杀掉或卖了。奴隶主有了较多的奴隶,就可以组织大一些规模的生产。战争和武器的发展,既使得奴隶主可以获得俘虏成为他的奴隶,又通过武器的改造,改进了生产工具,逐渐减少了奴隶作为单纯劳动工具的作用。作为剥削方式的载体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就使得剥削方式渐渐的发生了变化。
在封建制社会,剥削方式主要是通过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和更优良的资源,如水资源,雇用农民劳动,对劳动成果进行分配。通过不合理不公平的分配,进行剥削。这种分配方式的剥削是封建剥削的主要形式。过去地主用“大斗进、小斗出”、“驴打滚”等等手段都是分配方法,直接的使用在劳动产品上。这种剥削方式是看得见的。
资本主义剥削方式与奴隶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都不同。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发展(包含生产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剥削(抽象来讲)不再是直接依赖于生产或分配。资本主义剥削是在交换领域进行,是通过交换进行和完成的。马克思在《资本轮》的第二卷讲述剩余价值的循环,就是讲资本主义剥削方式。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是不平等的(实际也就不等价的)交换。任何不平等的交换都是不等价的交换。
资本主义的剥削是通过控制交换规则和交换程序及工具手段进行不平等交换实现的。在交换中资本家的出让对象与别人的出让对象的含金量不同。虽然同是以某种货币价值为依据,但是在交换中它们的流通速度和规则不同,必然造成价格或比例的差异。因此交换流通中,资本流通的时间越早、速度越快,含金量就越高,价值差距就越大。这在交换的另一方是看不到的。而资本主义的剥削是以等价交换为形式的,就掩盖了剥削的实质和剥削的现实。
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动力源是资产阶级法权。它的基础也是资产阶级法权。
金融是流通交换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它就成为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最重要的工具。金融买卖的工具越先进,买卖的程序越复杂,剥削就越容易,剥削量也就越多。资本家在签订交换合同时,常常提出各种苛刻的惩罚性条款,就是要“用不平等条件造成不等价交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将生产外移,却绝不可能将交换外让,不会将交易所外移,让别人去主导交换。美国可以放弃很多的条件,但是决不会放弃美元结算地位,一定要利用调整汇率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挤占别国的利。从资本家来讲金融工具的创新,实质就是剥削方式的改进。所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要产生金融寡头。这点列宁已经讲到了。这就是剥削方式决定生产方式的实证。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都是由流通和交换引发的,不是生产过剩引发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仅仅是交换危机表象。
在这里要说明剩余价值和剩余劳动的问题。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科学研究的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但是马克思的研究还在进行中,远未完成。马克思集中力量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改写出《资本论》第一卷,但是他已经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问题,所以写了《资本论》第二卷。如果马克思继续研究下去,看到资本主义新的发展,必会进一步修改《资本论》。马克思会深入地研究和说明为什么工人的工资和待遇大幅度提高以后,先进技术的使用减少了工人的劳动时间以后,表面上剩余劳动越来越少以后,资本家的剥削反而增加,贫富两极分化还在继续扩大。马克思也就会进一步说明工人的收入越多,但是由于分工的发展,(马克思曾经讲过分工产生阶级)他们对于交换的依赖越多,在资本家控制交换规则和程序的条件下,资本家的利润就会越多。
因此,要消除两极分化不能够靠分配和税收的变革。不仅资本主义国家如此,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要消除两极分化也如此。要改变两极分化,必须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要监督和检查流通和交换。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不愿意就监督金融业达成协议,就是害怕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害怕破坏了资产阶级剥削方式(而不是生产方式)。
从人类历史来看,剥削方式是不断发展的。一方面这种发展形式是从“前生产”转入到生产领域,然后再“转出生产领域”。另一方面它是与社会政治发展相统一的,是依赖于政治的。现代社会的腐败,也是通过交换进行和完成的。但不是以“等价交换”的形式掩盖,是以非规则的一次性交换进行的。它就成为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发展的重要助力。
以上的说明仅仅是探讨。有待于各种认识和意见的交流和批判。
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