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报道卸掉八年黑锅让人很纠结
一则报道,让八年沉冤一朝洗刷,这的确令当事人胡亚喜出望外,媒体监督所发挥的威力让人感奋,当地警方对舆论监督的及时、积极回应无疑也值得赞赏。然而,欣慰之余却又感到很不是滋味,心里的纠结不吐不快。
因为身份信息被吸毒、违法犯罪的邻居文某冒用,让胡亚背上“吸毒人员”、“违法犯罪人员”的黑锅,可长达8年的奔波喊冤,却一直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纠正,直到媒体关注才得到纠正。不可否认,由于案情特殊,更正身份信息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从见报当天就搞定看,显然并不是多大的难事。
现实中,某些事情未必有多复杂,可相关部门就久拖不办,直到问题扩大,矛盾激化,媒体披露、曝光或者引发舆情沸腾了,才不得不“雷厉风行”地作出妥善处理,当然也有极个别依然无动于衷的,这不仅折射出一种懒散作风,而且表现出对公众权益的漠视。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检察长肖声谈到司法公正时认为,“迟来的公正不是真正的公正”,他强调的是个司法效率的问题。其他部门的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拖拉、扯皮、推诿,只会积聚民怨,增加社会不和谐、不安定因素,一些上访事件、累访事件其实就是因此而生成的。虽然事件最终解决了,但政府、执法部门的形象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新闻舆论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这固然是可喜的,但媒体不是青天大老爷,舆论监督也不是必走的程序,为什么有些人、有些事,非得等到媒体发话才拿出积极表现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胡亚这迟来的清白仍值得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