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沃尔沃的真正关键人物是赵福全
——一论吉利收购沃尔沃
周一一早,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集团及相关资产的消息全面“抢滩”各大卫视早7点的新闻档。对于这件事,坊间看法不一,莫衷一是。与此前腾中重工宣布收购悍马时,外界一边倒的反对意见形成了鲜明对比。
18亿美元值不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对此,同行、专家早已从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企业战略、文化、资金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到底值不值呢?
在做出判断之前,不妨先跳出汽车业,把目光投向IT业。大家认为,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的那笔交易,是成功还是不成功呢?
很难说。因为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是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的。
王冀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
把话题转回到本文的主题上来,在我看来,吉利收购沃尔沃自然有它自己的考虑,无论是推动公司国际化战略,还是通过并购实现升级,哪怕是为了实现他自己的梦想(当然这个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0),外人很难知道。
从这个角度说,只要这次并购能够实现企业家的初衷、愿景,它就是成功的。也正因为如此,我首先要祝贺吉利汽车和李书福先生,成功地以不算高的成本“迎娶”了沃尔沃。
吉利-沃尔沃的下一步会走向何方呢?想来许多同行都盯着李书福先生。但在我看来,让吉利做出收购沃尔沃决心的关键人物,是赵福全。
或许有人会说,你就忽悠吧,人家李书福都说了他早就想买沃尔沃了,貌似那个时候赵福全还在底特律呢……
稍安勿躁,原因其实很简单。
让我们先回到“值不值”这个问题上。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单纯就事论事地分析此次收购是值还是不值,我们会怎样进行判断呢?
首先,在收购完沃尔沃之后,确保它能够继续运营下去,并尽快恢复盈利,这是吉利必须要解决的;
其次,在此基础上,借鉴沃尔沃的开发流程,借用它的数据库,乃至借调其研发团队为吉利服务,实现吉利的跨越式发展;
最后,有效整合两方面资源,使沃尔沃可以利用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增强竞争力,使吉利可以利用沃尔沃的溢出效益提升技术实力和品牌。
上述3点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其实现难度是一个比一个大。如果能够实现第一点,此次并购就算是不赔;做到第二点,吉利可谓受益匪浅;做到第3点,一般来说,这次并购就可以被视为成功了。
预计沃尔沃将会成为李书福打造“新吉利”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王冀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
这里面的关键,是吉利是否吸收沃尔沃的技术,实现“洋为中用”。换句话说,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要做的是借此从之前的“将别人的产品变为自己的产品”这一历史发展阶段,顺利地过渡到“将别人的技术变为自己的技术”这个阶段,并最终进入“拥有自己的技术”这个可以实现内生式增长的状态。
谁能确定吉利就一定能够——至少是有可能——完成这种转变呢?主管吉利汽车产品研发的副总裁赵福全的话语权无疑是最大的。另外,在并购完成后,以赵福全为首的吉利汽车研发团队能否顺利地吸收来自沃尔沃的先进技术、流程、管理理念,也将直接影响吉利与沃尔沃这次“联姻”的成功程度。
如果赵福全以及吉利的研发团队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估计李书福是不会坚持自己收购沃尔沃的意见的。这也是我认为他是让吉利做出收购沃尔沃决心的关键人物的原因。
只是外界现在并不清楚,为什么赵福全就认为吉利可以借收购沃尔沃来完成华丽转身。
赵福全先生,如果我的判断是正确的,能否向你约一个专访呢?
注:本文文字及相关图片版权均归王冀所有,未经作者书面许可,请勿转载、使用,尤其谢绝杂志、报纸的下载,本人保留对未经许可使用文字、图片者诉诸法律的权力。
相关链接:
沃尔沃“东进”是产业转移的必然 ——二论吉利收购沃尔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9bc250100hn25.html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