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决策的程序及其影响因素
(一)决策的程序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因而第一步是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实际状况和所想要状况的偏差提醒管理者潜在机会或是问题的存在。评估机会和问题的精确程度有赖于信息的精确程度,所以管理者要尽力获取精确的、可依赖的信息。
2、识别目标
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所想要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因为它们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根据时间的长短可把目标分为指导战略决策的长期目标、指导战术决策的中期目标和指导业务决策的短期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
机会或问题识别出来以后,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备选方案可以是标准的和显明的,也可以是独特的和富有创造性的。
4、评估备选方案
确定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确定最优的方案。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以及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后对各种方案排序。
5、作出决定
在仔细考察事实并获取足够信息的基础上最终选择最好的方案。
6、选择实施战略
制定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一是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保证方案的正确实施;
二是确保与方案有关的各种指令能被所有有关人员充分接受和彻底了解;
三是应用目标管理方法把决策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执行个人;
四是建立重要的工作报告制度,以便及时了解方案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7、监督和评估
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形势可能发生变化,而初步分析建立在对问题或机会的初步估计上,因此,管理者要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同时,连续性活动因涉及多阶段控制而需要定期的分析。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
1、环境。首先是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其次是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也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
2、过去决策。多数情况下决策是对初始决策的完善、调整或改革。过去的决策是目前决策的起点;过去方案的实施,给组织内部状况和外部环境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变化,进而给“非零起点”的目前决策带来影响。过去决策对目前决策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过去决策与现在决策的关系情况。
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喜好风险的人通常会选取风险程度较高但收益也较高的行动方案;而厌恶风险的人通常会选取较安全同时收益水平也较低的行动方案。
4、伦理。决策者是否重视伦理及采用何种伦理标准会影响其对待行为或事物的态度,进而影响其决策。
5、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影响组织成员对待变化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决策者及组织成员对方案的选择与实施。在决策过程中,任何方案的选择都意味着对过去某种程度的否定,任何方案的实施都意味着组织要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6、时间。美国学者威廉·R·金和大卫·I·克里兰把决策划分为时间敏感型决策和知识敏感型决策。时间敏感型决策需要迅速作出决策,而知识敏感型决策通常有较充裕的时间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