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蔡笑晚先生


   
                           邓建伟  

 

    上个月,正是无边的酷暑。可是到蔡先生那里寻求真理、慕名而往的客人络绎不绝。我在电话中几经联络,蔡先生终于得了一点儿空闲,答应在上海的家中接待我的到访。

    到上海的动车才开到杭州,蔡先生就打电话来,询问我是否到了上海,当蔡先生得知我是第一次到上海,风尘仆仆,不熟地形时,他热情、主动地告诉我,当晚就可以去找他,大家共同来探讨早教原理,一起来挥洒自在自如的童年,一起来关注祖国的未来和花朵。

    显然蔡先生的热情、爽朗,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他之间的距离。我坐在火车上开始想象:蔡先生一定就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长者。

    此前我还知道:蔡先生是一名国内著名的“人才魔术师”,他以父亲为事业,信奉“只有不称职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少年”。蔡先生不仅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内著名媒体上讲经布道,传播他的育人理念,他的名字更是在港澳台等华人文化圈不胫而走,就连凤凰卫视的鲁豫小姐也乐和充当他的志愿者,为他的教育理念摇旗呐喊。

    就是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名字,在我怀抱一腔热血、不远万里,登门求教时,他却好象你邻家慈祥的老伯,给你打来电话,希望和你共同探讨,真的让我激动不已。

    一个多小时后,火车徐徐地开进了上海南站。马上就要见到心仪的蔡先生了。你说激动不激动?更令我激动的是,蔡先生还挂牵着我这个初到沪上,不明路径的外地人。他又打来电话,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去他家的详细路线。

    我真的非常感动,但一看表,已经是半夜12点多了。虽然见到蔡先生的心情依然迫切,但毕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想:蔡先生毕竟是将近70岁的人了,每天都要写作、演讲,还要亲临各地指导学生,老人家白天的工作太劳累了。器重后学,这是老人家的崇高品质,但作为年轻人,我们还是要体谅他。于是我投宿社区酒店。整理好自己的思路,等待着天明再启程拜访。

    天蒙蒙亮,我就起床了。在陆家嘴社区的便民店用过餐,问老板,某某社区在哪里,老板对答如流,并且非常羡慕地告诉我,“那是上海的一个高档社区,你要会见的人肯定不简单”。

    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没有走几分钟路,我就十分容易地到达了蔡先生的住处。原来,我所住的社区酒店,仅仅与蔡先生的住处一路之隔。心有灵犀一点通呀!

    蔡先生的府上座落在黄浦江畔。我与蔡先生在电梯里不期而遇了。虽然之前不曾谋面,但在电视媒体上对于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已经耳熟能详了。说明来意后,蔡先生就邀我一起到了他的工作室,原来在同一住宅区的另一边,蔡先生大约购置了一套约16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了他的工作室。

    我站在工作室的大厅里,抬头就可以见到奔流不息的黄浦江。她一如主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性格。他的工作室装饰朴实、明亮、实用,而且舒适,但又从不显得铺张。我心里在想:这样一套工作室,位于如此高品质的楼盘里,大约每个平方也要有15000块左右吧。我在心里琢磨:160个平方,会是多少钱呢?象我这样的工薪阶层,简直不太敢去计算这个天文数字了。

    此时蔡先生好象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说,我们共同来探讨教育理念,就是要强国富民。如果连一套住房都不敢想,还是象过去那样,君子不言利,不近利,那么贫穷如何是好呢?邓小平不是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吗?教育的功能到底显现在哪里呢?!蔡先生坚定地告诉我,读书就是要追求美好的未来与波澜壮阔的人生。

    接着蔡先生还津津有味地谈到了他的6个儿子。就是从小要求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且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追求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蔡先生不仅说到了,而且还做到了。他说起自己所经历的坎坷历程时,就是因为有着坚如磐石的人生信仰,所以屡败屡战,屡战屡勇,终于在6个儿女中,在那种艰难的环境中,虽历经磨难,九死一生,但却达到了以父亲为事业的人生目标,培养出了6个优秀人才;而且大儿子蔡天文获得美国统计学领域的诺贝尔大奖---考普斯总统奖,成为康奈尔大学的知名教授;二儿子蔡天武先生考入少年班,后跟随李政道博士学习物理学,年纪轻轻就供职于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的职位,年薪达到某个天文数字。谈到这里,从蔡先生的话语中,我似乎感觉到他最引以自豪的还是他的小女儿蔡天西,22岁就成功摘取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的桂冠,并且28岁成为哈佛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

    多么诱人的父亲事业呀!先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历历在目。成功的喜悦中折射出他心灵深处那股坚强的毅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与蔡先生聊天,绝对是一种人生的享受。蔡先生的骄人成绩,是中西文化的精华所孕育出来的一颗甜蜜的果实。

    我与蔡先生的谈话似乎越来越投机。蔡先生建议,我们何不到他家里去再继续交流。我真是巴不得,先生成名后,时间变成了金钱,而且不象过去贫乏的物质生活,先生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金钱,最缺的就是时间了。可是先生居然还谈兴正浓,乐意邀请我到他的家中去见见师母谢小湘女士,我在心里纳闷:我何来如此福份呀?

    跟随先生,我第一次坐上了直通到家里的直达电梯。电梯门一打开,先生宽敞、明亮、高雅的家庭布置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文化的小世界。

    先生打开电脑,师母递上一杯茶。先生笑曦曦地告诉我,“我们家原来在乡下,效仿孟母择邻而居,举全家之力,培养了小孩。现在他们长大了,对于我们父母都很孝顺,这套房屋,就是老二给我们买的。”世人都崇尚百德孝为先,但很多父母都觉得这只是无可企及的境界。但是先生的儿女却做到了。

    我是来向先生请教的,可在此时,我感觉话语已经成了多余的内容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此时无声胜有声。才参观了先生的工作室,又到了先生的家中,先生的教育成果、教育方法都分明已经用实物的形式陈列出来了。有些悟性的人,应该不难去探究先生的教育真经了。

    在先生面前,我似乎变得有些深沉了。倒是先生更加健谈和随意了。他时不时地打开电脑中的照片,又时不时地放映他和陈鲁豫女士的睿智对话,将它们一一介绍给我。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到了下午2:00了。先生才记起了下午还要坐飞机到温州演讲。于是他拿出早已订好的飞机票给我看。匆匆收拾一下行李。

    我非常不好意思,耽误先生这么多的时间。于是诚意邀请先生吃了一顿饭,可是先生却有意选择了一家路边小店。我想:这顿饭可能是先生所吃过的最简单的饭,三个人才花了60块钱。60元,这个数字,让我感到恨不得马上钻入地洞里去,先生经常出入于楼堂馆所,出席全国最豪华的电视演播厅。但三个人60块钱,也太与先生的身份不相称了一点。可是先生还是那么乐呵呵的,笑曦曦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见过很多的笑容,可是先生那一份成熟、稳重,而又充满信心的文化型微笑,却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我还要说的是,就是那次简单的餐桌上,先生说出了他宏伟的教育计划与教育构想。先生说,我的学历高、综合素质也比较好,其实最适合于传播他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了。但愿有一天,我辈能为先生效犬马之劳。(作者是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