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昌黎汇文工读的著名数学家李文清


 

   

 

   

近来在网络搜索,发现在整函数论函数逼近泛函分析控制理论等方面颇有研究成果的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教授李文清,曾经在昌黎汇文中学就读六载,并曾在上高中时勤工俭学,度过一段当“敲钟工人”的工读生活。

李文清教授是以滦河与昌黎相邻的滦县人。1918102日,他出生在滦县茨榆坨村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其祖父李均经营中药店;父亲李树德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曾在冯玉祥将军的部队当过军官,并曾到外商开办的一家烟草公司工作;母亲李傅氏是农家女子。

李文清从6岁起进私塾读书,到14岁时进入滦县万慈小学接受正规文化知识教育。19339月,他从万慈小学考入昌黎汇文中学读书。进入昌黎汇文中学校园初期,李文清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考试成绩多在70分左右,但他没有灰心,决心刻苦学习,力争迎头赶上。他每天练写毛笔字,做数学题,坚持不懈;学校放寒、暑假时,他把学过课程全部复习一遍,并重新做大量的数学习题。当时,教他数学的何致平老师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精神,给了他以极大的感染,使他深深地喜爱上了数学这门课程。他觉得,数学是学习理科的基础,数学学好了,能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大有帮助。后来,他的学习成绩年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最终成为昌黎汇文中学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李文清从昌黎汇文中学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本校的高中。上高二时,父亲李树德因不愿忍受外商的凌辱而辞职,失去了固定的职业和收入,家庭生活出现了困难,李文清开始过起艰苦的工读生活。当时,在美国留学时曾经历过勤工俭学的校长维廉,交给他一只手表,让他兼当敲钟工人。从此,他每天早晨五点半去敲起床钟,敲完钟后就到学校食堂洗餐具的房间,利用那里的灯光读英文(当时昌黎汇文中学的数理化课程全部用英文教学)。这样,兼当敲钟工人的工读生活,不仅解决了他在经济上窘境,还促进了他学习成绩的提高。到高中毕业时,他已熟记了约有4000个英文单词,数学、物理、英文、中文这四门评奖的学科,前三门他独占鳌头。193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并获得了300元的奖学金。那一年,有2400名高中毕业生报考燕京大学燕京大学仅录取其中的十分之一,而获得入学奖学金者的只有3人,就有李文清。

李文清在昌黎汇文中学读书时,给他的思想影响最大的,除数学老师何致平外,还有语文教师苏子丹。当时,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冀东,利用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的脱离南京中央政府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控制了包括昌黎、滦县在内的整个冀东地区。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后,苏子丹先生以讲古诗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报国之志,使李文清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燕京大学被日本侵略者查封,李文清与不少燕京大学的同学被迫转到大学(即北京大学)学习。19437月,他大学毕业时获得理学士学位。后来,在校友的帮助下,他到日本留学,先后在大阪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大阪大学数学系学习和当研究生。在日本留学期间,为把学习基础打得更加扎实,他遵照北大教授杨宗磐先生的教诲,把大学本科的课程重读了一遍,并在学习日语的同时,选修了德文、法文。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文清积极参加华侨会的活动,并曾给检查日本武器贮存情况的美军做从军翻译工作。1949年夏天,他由大阪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后来,他到东京华侨会工作有一段时间,并与纯朴、善良、贤淑的台籍女子游玉贞结为伉俪。

新中国成立后,李文清像不少旅居海外的炎黄子孙一样,思念故乡,渴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经友人介绍,他于1950529日,应政务院之邀回国,被分配到厦门大学工作,担任数学系副教授(后被评为教授)。到厦门大学数学系任教后,他先后讲授实函数复函数代数数论微分方程泛函分析逼近论微分算子福里哀分析等数学课程,并开出滤波理论线性系统应用泛函分析随机控制等课程。他的主要著作《泛函分析》,曾被许多高校作为教材采用。李文清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循循善诱,并且给予一些学生具体指导。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曾经是他的学生。陈景润在厦门大学读书期间,李文清在讲数论发展史时,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3个尚未解决的难题。陈景润听后,立志要擦掉数论中的一个大问号。经过苦苦钻研,陈景润终于把华罗庚的名著《堆垒素数论》读透,写出他利问题论文,对该书中的5个定理作了改进。李文清读后大为赞赏,并解除陈景润的疑虑,把论文及时推荐给时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的华罗庚教授,使陈景润得以赶到北京参加了1956年全国数学年会,并得以宣读论文,继而调到中科院数学所工作,为日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创作了良好的机遇。

为了赶上国际数学研究的时代潮流,李文清和关肇直张学铭等专家积极倡导在国内开展控制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在他的直接推动下,厦门大学于1972年就创办了控制论专业。1978年,厦门大学数学系获得运筹学与控制论硕士学位授予权,李文清教授成为研究生导师。1982年,厦门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系,开设控制论、软件系统工程三个专业,李文清出任了首届系主任。1983年,教育部科技司转发了李文清关于加强控制理论的系统性能分析的研究的建议,推动了国内控制理论的研究工作。

多年来,李文清的数学科研成果卓著,在前苏联和美国、日本及欧洲都有影响。早在学生时期,他就以勤奋和富有创造的精神崭露头角。1941年,他在燕京大学上三年级时,曾在《数学系刊》发表有关数论的短文,即找一个自然数的三次方与四次方,使它的得数包含着不相重复的09这十个数字。1948年,他在日本大阪大学的《全国纸上数学谈话会》13期发表了有关变换函数的渐近性质的文章,引起日本学者的重视。他还曾探讨美国动态规划创始人之一的贝尔曼关于自然数除数个数和的渐近性质,并将论文寄给贝尔曼,他得出的结论竟与贝尔曼相同。为此,贝尔曼曾于19488月写信赞扬李文清敢于探索的精神,表示要与他研究共同关心的数学问题,并给他寄来了有关数论的著作。1958年,李文清在《数学进展》发表了关于伯恩斯坦多项式的逼近度论文,比荷兰Eindhoven工业大学Schurer博士得出同样的结果早有18年。从1958年起,李文清开始进行预测与滤波理论的研究。滤波理论是控制理论的主干内容,按历史顺序由门式滤波维纳滤波卡尔曼滤波组成。李文清亲自编写出这方面的教材,出版了《滤波理论》一书。1960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把李文清写的关于非线性运算积分的论文,作为我国的科研成果由中国科学院送与前苏联交流。时至20世纪70年代,李文清根据科学发展的趋势,又集中研究控制论,并逐步朝着综合运用微分方程、泛函分析、随机过程等学科,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进入80年代,他先后获得控制系统的性态分析系统的建模控制及其算法研究算子理论在控制论中的应用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任务。19851226日本数学会会长小松彦三郎写信给福建省数学会,高度评价李文清寄去的关于非线性系统论文,指出它对于加深彼此的了解和数学发展作出了贡献1986年,日本大阪大学、京都大学庆应大学新宿文化中心特地邀请李文清赴日作学术报告,大阪大学还聘请他为客座研究员,他的两篇论文发表于京都大学出版《论文摘要汇编》。荷兰数学家M.Hazewilnkel教授于1985年来华讲学时与李文清结识,十分赞赏李文清的学术水平。多年间,李文清撰写的数学研究论文主要涉猎整函数零点分布函数逼近论泛函积分、控制理论等四大领域,厦门大学出版社在1990年编辑出版的《李文清科学论文集》,收集了他主要研究成果。

李文清通晓英、日、俄、德、法等五国文字,其中英、日两种外文能够口译。在65岁以前,他规定自己每月读一本外文书,并作笔记。十几年间,他做有40多本厚厚的外文读书笔记。李文清之所以如饥似渴地攻读外文书籍,主要是为能及时了解世界科技新动态,以便把最新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并应用到科学研究中去。他选择的教材,多是国际公认的标准新教材,如联合国培训中心《应用泛函分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随机控制》等。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和外文系的一些教师探索机器翻译,提出要搞汉语句型分类,李文清根据自己几十年来学习多门外语的经验,向他们介绍了汉语、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语种有关词的分类和句型分类的情形,用七种外文词的分类法来对照汉语,并提出句型的三种分类法,即形式分析语义分析和意境分析。他的这一创见,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应用。

作为厦门大学教授和著名的数学家,李文清多年任厦门大学理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高级职称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组评审组长、福建省数学会应用数学委员会主任等职务,还曾任国内《科学进展》《经济数学》《数学研究与评论》6种刊物的编委,《控制理论与应用》杂志的顾问。他为全国早期中级数学刊物《厦门数学通讯》的主要创办人之一,还为《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系统科学与数学》等杂志以及许多高等院校审阅过大量文章与书稿。李文清曾多年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厦门市委主委,并当选过农工党中央委员,为福建省政协四、五、六届委员,厦门市劳动模范

 

201048据有关资料编写于碣阳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