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3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发审要求提高 创业板过会率大幅降低

  自3月19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后,证监会对创业板IPO项目的预审明显收紧。有接近监管层的消息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已经进一步提高了对创业板的发审要求,严把创业板上市企业质量关。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创业板的上会和过会频率会有所降低。

  《指引》重申了创业板的功能定位,并强调企业创新能力,要求保荐机构重点推荐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6类行业,谨慎推荐一般性服务业等8大领域。

  《指引》出台后,创业板拟上市公司过会比率较此前有所降低。据统计,在《指引》出台前,即1月1日至3月18日,创业板发审委共召开了10次发审会,审核了22家公司的IPO申请,仅易讯无限、博晖创新2家公司遭否,通过率约91%。3月19日《指引》出台后至今,创业板发审委共召开了7次发审会,审核了14家公司的IPO申请,方直科技、正方软件和冠昊生物等3家公司先后被否,通过率约62.3%。

  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指引》将部分创新能力不足、盈利能力不强的一般性服务行业的上市项目挡在了创业板门外,导致一些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临时“转板”,他们不得不修改申报材料转战中小板。从上述被否的3家企业的预披露材料看,其上市申请未被批准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公司创新能力、盈利能力不足。

  监管部门提高对创业板的发审要求,不仅使得创业板过会比例有所降低,也使得创业板的上会频率有所降低。据证监会公开资料显示,证监会上周仅召开1次创业板发审会议,而此前一周则召开了3次。从本周来看,记者亦尚未见到将于本周召开创业板发审会议的公告。

  上述投行人士说,虽然短短两三周时间不足以表明创业板发行审核减缓的趋势,但从《指引》的导向来看,下一阶段创业板无论是上会还是过会的频率都可能降低,其主要原因还是为了保证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质量,这对投资者和创业板的长远健康发展都是有益的。

  ●中国互联网公司周一收盘涨跌互现

  美国东部时间4月12日4:00(北京时间4月13日4:00)消息,周一美国股市小幅收高,道指于2008年9月26日以来首次收在11000点之上。铝业巨头美国铝业公司将在今天盘后公布财报,投资者对即将到来的第一财季企业财报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互联网公司周一涨跌互现。

  截至收盘,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3.82点,收于2,457.87点,涨幅0.16%;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8.62点,收于11,005.97点,涨幅0.08%;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11点,收于1,196.48点,涨幅0.18%。

  中国互联网公司周一收盘涨跌互现。其中新华悦动传媒(Nasdaq:XSEL)涨11.57%,中芯国际(Nasdaq:SMI)跌5.12%。

  ●M2回落至22.5% 近期上调存准率可能性降低

  在央行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央票等数量型工具的影响下,及信贷调控政策的力度加大,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央行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M2同比增长22.5%,较上月下降3.03个百分点。正在向着17%的调控目标有序回落。此外,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29.94%,也较上月下降5.05个百分点。M2、M1之间“倒剪刀差”缩小为7.44个百分点,较上月继续缩窄。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M1、M2的逐渐回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也将回归到一个较为合理充裕的水平。再加上贷款数据回落、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强、新增外汇占款不高,近期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下降。

  有观点认为,作为二季度开始的月份,此前压制的信贷需求会有小范围的集中释放,4月份的新增贷款可能出现一个小高潮。因此市场担心央行会出于考虑控制流动性而再度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

  对此,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数量型工具未来肯定是主角,包括央行的票据,包括存款准备金率。但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水平比较高,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出现了资金困难,如果继续调整,这些银行的流动性可能会非常紧张,就会有流动性风险。所以,他认为央票的空间更大一些,而存款准备金率还需要适当谨慎。

  ●刘明康:银行融资不能全靠资本市场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不久前在出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论坛”时表示,银行不能完全依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这些是常识问题,但人们往往很健忘。他同时强调,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监管力度,按照银行规模和不同业务类别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管方案,要求银行建立早期风险预警机制,并监督银行认真落实风险管理的各项政策。

  刘明康提出全球银行业需要通过加强监管和改革回归稳健发展。

  加强基础性监管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刘明康指出,长期以来银监会针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集中度、不良资产、杠杆率和流动性等制订了一系列简单但是有效的监管比率和限额。如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银监会果断出击,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将资本充足率分别提高至11%和10%。此外,注重资本质量,要求一级资本中普通股和留存收益必须占75%以上,远远高出一些发达国家的要求。拨备覆盖率也从2003年的19.7%上升至目前的166%,这使得中国银行业有足够能力吸收预期损失。银监会还对银行业实施了严格的集中度风险限制,其中单一客户贷款比例不得超过银行净值的10%,集团客户不得超过15%;银行存贷比不得高于75%,核心负债依存度不得低于60%,流动性比率不低于25%等。此外,加强公司治理和加强风险管理也是工作重点。

  ●4月股基密集发行 市场资金"活水"不断

  目前正发行和已成立的股基达17只,与一季度成立的全部基金数量相当

  随着新基金发行提速以及基金年度分红接近尾声,二季度基金资金将进入相对宽松阶段,有望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活水”。

  新基金发行提速

  新基金发行“难”显然没有降低基金公司发售新基金的热情。进入2季度,已经有4只基金结束募集,同时还有13新基金在发,且全为股票方向基金。

  ●159家发布一季报业绩预告 房地产汽车等五大行业预增

  据统计,截至昨日,已有159家上市公司披露首季业绩预告,其中141家公司业绩预增或预盈。统计显示,房地产、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子、机械五大行业首季告捷,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仍在景气回升之中。在主业增长的同时,金融投资、房地产收益以及去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冲回成为上市公司三大非主业收益构成。此外,17家首季业绩预降、预亏公司的情况显示,非市场化因素引发电力、食品行业部分企业首季亏损。

  ●证监会已允许境内上市公司可分拆子公司创业板上市

  证监会还明确了发审环节判断创业板企业成长性的要点、拟上市企业突击入股的细化规定

  境内存量上市公司只要符合条件可以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

  日前召开的创业板发行监管业务情况沟通会传出消息,目前证监会已允许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但需满足6个条件:上市公司公开募集资金未投向发行人业务;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盈利,业务经营正常;上市公司与发行人不存在同业竞争且出具未来不竞争承诺,上市公司及发行人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与发行人之间不存在严重关联交易;发行人净利润占上市公司净利润不超过50%;发行人净资产占上市公司净资产不超过30%;上市公司及下属企业董、监、高及亲属持有发行人发行前股份不超过10%。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沟通会上还对创业板的发审要求及相关法规的执行口径进行细化,重点阐述了判断企业成长性的15个要点。

  这位负责人强调,创业板的市场定位,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成长性,创新是灵魂,成长是体现;创业板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创新战略,推动产业升级,为创新型高成长企业提供融资平台。

  判断企业成长性的15个要点,包括毛利率逐年上升背后的内涵;持续增长是否体现为核心业务的增长;技术创新能力能否决定成长能量;谨慎判断收入结构及销售模式;警惕异常交易;关注行业过分细分、付费第三方数据的误导性等。

  针对市场普遍关注的创业板拟上市企业突击入股现象,这位负责人明确:对于申报前一年内新增股东,若是自然人,发行人需补充披露最近五年的履历;若是法人,则需披露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等。

  而申请受理前六个月出现增资或股权转让的,发行人应提供专项说明:包括增资或转让原因、定价依据及资金来源、新增股东的背景及对公司未来发展能发挥什么作用等。同时,保荐机构及律师应核查发表意见,证监会还可能视情况请派出机构调查。

  对于IPO前存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证监会将根据被合并方对发行人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或利润总额的实际影响,次递顺延申报时间,最高要求运行24个月方可申报。

  ●房价地产股价严重背离 楼市调控可能进一步升级

  3月中旬以来,一线城市迎来房价的新一轮上涨,北京、上海等地七成以上项目开盘价格同比翻番,整体均价环比涨幅超过25%。与此同时,股票市场地产板块经历短时间反弹后又陷入调整,申万地产指数在5个交易日内连续下跌,累计跌幅接近10%。

  对于这种背离走势,业内人士指出,房价过快上涨,可能导致楼市调控进一步升级;近期媒体频频吹风物业税试点以及首付比例提高等,均导致主力资金回避地产股。

  恐慌性需求吹大泡沫

  2009年底第一轮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全国楼市一度出现成交低迷的局面。但进入今年3月后,主要城市楼市快速回暖。

  ●流血冲突吓退外资 泰国股市狂泻3.6%

  上周末在曼谷发生的严重流血冲突事件,令本就不平静的泰国政局骤然紧张。受此拖累,当地股市周一开盘后即暴跌,收挫3.6%。股指盘中跌幅一度逼近6%,为17个月来之最。

  当地媒体报道称,上周末的冲突已造成至少21人死亡,875人受伤,为18年来泰国最严重的暴力冲突。分析师注意到,这一恶性事件开始动摇外国投资人一直以来对泰国的信心,大量涌出的抛盘对当地股市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