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新政”再给外资定心丸


□水 石 本报记者王敏/文

    4月14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意见》要求更好地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此前的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上已表示,发改委拟会同商务部、国新办一起于本周发布进一步利用外资的相关文件,以鼓励外商投资在中国更好地进行。这无疑给最近一段时间抱怨中国投资环境好像不如以前的一些外资一颗新的定心丸。

  力拓员工在华受贿被判刑、谷歌将搜索服务转至香港让一些外商担心自己在中国不再像过去一样受欢迎。

  《华尔街日报》援引中国美国商会3月22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03家美国公司中有38%的美国企业感觉在中国不受欢迎。一些外资企业说,他们与中国的关系正在变味,因为更加强硬的政府政策和日渐加剧的国内竞争令中国这个全球最重要市场之一对跨国企业的态度不再那么友好。

  英国《金融时报》4月12日发表了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中国正在让外企灰心》的署名文章说,经历了30年渐进的市场改革之后,许多在华外企仿佛意外遭遇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尽管在某些领域(比如金融服务业和零售业),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但在许多行业,外国企业的挫折感远比中国政府意识到的更为明显。

  也许对政策的解读各不相同,理解上就出现了如此大的偏差。事实上,在华跨国公司不仅没受到排挤和歧视,一定程度上还在享受着不同程度的超国民待遇。

  早在去年6月,为稳定外商直接投资(FDI),商务部已经向国务院递交了包括42条措施的意见。意见旨在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放宽个人外商投资审批等。

  几个数据也说明了中国投资环境的持续健康,2009年在二战之后最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之下,全球跨国投资下跌了40%,而中国实际使用外资900.3亿美元(据商务部数据),基本维持了2008年的水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较上年增长近24%,达到924亿美元,是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外商投资开始迅速增长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客观事实说明了中国的投资环境或者它的市场总体是健康的。”

  大部分跨国公司仍然坚定在华投资的信心。

  如安利在世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在广东进行第8次增资扩产,投入1500万美元建设空气净化器、净水器和节能厨具等产品生产线。

  IT业巨头3M和思科公司、医药巨头杜邦、日本零售巨头永旺集团及在美国本土申请破产保护的通用汽车公司都在逆势增资。

  杜邦公司称在2010年在华投资将增加到12亿美元。

  通用汽车在2008年前三季亏损数百亿美元的情况下,仍表示在华投入坚持每年10亿美元不变,以保证在华高速增长。该公司还在上海投资2.5亿美元建设中国园区,作为亚太中国总部。

  英特尔公司专门成立“农村信息发展办公室”,直属于中国区总裁,以加快拓展中国农村市场。

  壳牌CEO傅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国公司们在华投资的热情并未受到谷歌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以及力拓案等因素的影响。傅赛说,“我个人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峰论坛时和中国政府及公司的领导人进行了接触。当时参加会议的还有其他一些跨国公司的CEO和高管们,我们在探讨中深受鼓舞,感到中国对外国公司投资是欢迎的,中国对在国际合作基础之上和这些公司达成伙伴关系持开放态度。”

  “中国是一个增长中的市场,在这里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上下游项目,有15000名员工,我们对在中国的发展很满意。我感到(今后)我们依然能做很多事情。”傅赛对记者表示。

  壳牌3月23日在北京宣布,与中石油合作在中国四川盆地开发和生产天然气。“这是中石油和壳牌在中国的又一个非常规天然气合作项目。此前的长北合作项目成功地整合了壳牌的技术和管理之长与中国石油的本地运营经验。”壳牌中国集团主席林浩光说。

  据悉,此前壳牌与中石油已经在运营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靠近陕西省榆林市的长北致密气田。该气田每年向北京和其他华东城市供应天然气30亿立方米。

  《意见》提出了20条措施,要求国家将依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我国将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据悉,“外资新政”将进一步优化外资区域布局,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鼓励外商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服务,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健康、稳定、有序地运营和发展;新政还将促进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

  张晓强说,虽然继续欢迎外国投资,但是过度消耗能源、破坏环境的外资不再欢迎;“高技术的、发展服务业的,有利于发挥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外资我们仍然非常欢迎。”

  事随境迁。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由最初的吸引外资到有选择地引进外资,其中的大方向没有改变,但在绿色经济、低碳减排、优化环境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