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策略报告是“歪嘴和尚念歪经”?


                      《市场瞭望》2010/01下半月刊

    每年岁末,随着一年行情的即将结束,也到了券商推出来年投资策略的时候,诸如券商的投资研究报告、投资策略报告会、十大金股等,大有“满天飞”的态势,2009年年末同样没有例外。

    从近几年来券商的投资策略报告看,虽然家家的理由都头头是道,但真正能与市场产生“共振”的却不多。某种程度上,某些券商的策略报告甚至与市场“背道而驰”,几乎是在“唱反调”。

    事后看,2005年中国证监会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股改的启航,其实亦是一轮特大牛市行情的开始。但在预测2006年行情时,绝大多数券商预测的指数点位都不超过1200点。有券商认为股指会上涨到1500点,结果招致一番嘲笑。极个别券商认为股指将攻击至1800点,却被认为“大脑进水了”。而事实已经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当2007年股指上涨不超过30%(以2006年收盘点位计)成为国内券商广泛共识时,恰恰是在当年,上证指数频频刷新历史纪录,并创出了6124点的新高。

    2008年是金融危机肆虐的一年,其所造成的影响有目共睹。沪深股指暴跌超过七成,许许多多的个股股价被打了八、九折。但券商显然并没有意识到金融危机的危害性与剧烈程度,在其投资策略报告中,认为调整后将再创新高者有之,认为市场将横盘整理者有之,认为股指跌幅不大者有之。同样,券商在2008年再次出现误判,如海通证券关于宏观经济的研判偏差太大、申银万国错估流动性过剩大趋势、死多头东方证券的“坚定”看多、中信证券认为2008“开启新内需时代”等,实际上都与市场情形谬之千里。

    2009年已经收官,上证指数收盘于3277.14点,按照2008年的收盘点位测算,其涨幅高达79.98%。如果按照3478点的最高点位测算,则去年股指的最高涨幅达91.01%。然而,在券商的投资策略报告中,尽管某些券商认为2009年股市将以上涨为主,但真正看对大势的却为数极少。特别是,针对金融危机的蔓延势头,认为股指将击穿1664点的前年低点进行二次探底的券商并不少。在2009年《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的前10名获得者中信证券、申银万国、中金公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中,根据其2009年年度策略报告、季度策略报告、中期策略报告等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仅有47%的报告看准市场走势。也就是说,更多的报告走了眼。从另一层面说,其报告是在忽悠市场与投资者。

    不仅如此,在历年券商的所谓“十大金股”中,并没有“金股”产生。相反,有的券商的“金股”,竟然还是当年的熊股。如此事实说明,国内券商在分析大势、评析个股等方面,与市场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如果说股市的具体点位很难预测的话,那么研究能力、定价能力明显高于一般中小投资者的券商,在大势上出现巨大偏差,笔者以为值得反思。如2007年市场如火如荼之时,有券商人士提出了“资产重估”与“牛市下半场”的理论。事实却是,“资产重估”变成了“资产贬值”,“牛市下半场”变成了大熊市。类似如此券商的投资策略,与股市“黑嘴”没有什么两样,并且由于市场地位的不同,其危害性显然更大。

    就像券商研究人员为了自身及公司利益不能违反市场的“潜规则”一样,券商的投资策略报告也并非都满含“真金白银”,相反有时还充满了忽悠。如2008年元月份,有券商内部分析会议就得出股指将跌破3000点的结论,但其对外仍然声称“形势一片大好”。个中缘由,主要原因是基金等大机构没有出货,“不能说”。否则,将祸及自身利益。

    券商投资策略常常成了忽悠策略,一方面在于券商本身能力上存在着不足与缺陷,也与券商服务对象是基金等大资金、大机构有关。即使券商对于大势判断准确,中小投资者也将是“后知后觉”者。因此,对于券商投资策略报告频频出现的“歪嘴和尚念歪经”现象,投资者不应感到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