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他人时间,是管理的第一动机
卜安洵
所有生命体都有一种本能:吸取和转化外部能量。不同种群的本质区别,应该是关于能量吸收和转化的目标、途径、方法和结果的差异。而同一种群内部的不同个体,其差异也在于能量吸收、转化的能力和成果不一。
作为不同个体的人,我们在追求什么?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内趋力作用下,首先会追求吸取和转化资源的个人优势,表现为更强的体能或更高的知识技能或更有竞争力的人际关系特质等;其次,作为成果的象征,会追求个体占有资源最大化;在商品化机制下,就是市场认可价值的财富最大化。这种同源同向的竞争在无数个体中共存,导致每个体都面临共同的内在矛盾:无穷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竞争中先现强弱,后现胜负。游戏一开始,资源(财富)在个体的分布就失去了均衡,一轮输赢下来,新的财富分配成为暂时的规则。但这是个没有终点的赌局。所以财富占有和分配规则将不断修改。一种被称为马太效应的现象出现:强者恒强,富者愈富。但这种财富的定向运动,不会导致社会系统走向“熵”的极限而崩溃。因为,有一道天然的屏障是任何个体人无法俞越的:时间和空间的定则。
再强壮的人,在他年迈迟暮之日,曾经令他威振天下的力量终将离他而去。再富有的人,在他离开人世时,也带不走一分一毫。因此,一种至高的“天道”力量在强制平衡个体人生历程中导致的财富差异。古语“人损不足以益有余,天损有余以益不足”,正是这种循环的写照。这种宿命定则其实可以前移到人的一生的过程。在任意一个时刻,每个人都平等地占有同样的一刹那。由于所有财富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创造的,而且时间、空间是所需消耗资源中最大的最终的制约因素,因而所有财富价值,都可以用时空要素来衡量。研究时空属性,成为理解财富价值的前提,也是理解管理行为何以发生的前提。
时间概念表征了物质运动对人而言的两个特征:流逝性和流转性。流逝性指物质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任一现实都只属于某一刹那,时不再来,时过境迁。导致了“刻度时间”概念的产生。在经济社会中,每个人的单位时间刻度,都可以换算成相应的财富数量刻度。或者反过来,每个种财富资源的背后,都凝结着不同的时间含量。因而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资源,真正的财富,是每个人天然拥有也天然受限的时间。
为了最大限度地占有时间资源,人们将追求三种实践:一是健康管理。让自我拥有的时间质和量得以增长。这是健康市场的真正潜力所在。二是运用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有工具本质是都是前人或他人劳动时间的物化。三是直接与他人合作。
而其中最有效的,则是直接支配他人的时间。有句话叫“不为自己理想而活,一定是在为别人理想而活。”说明如果能让别人为自己的目标服务,则将自我生命的能力放大多倍。
管理的第一动机,就是占有他人的时间;管理,是让管理者生命自我倍数扩张的实践。
作者:卜安洵 中国制造业企业管理专家、大任咨询首席咨询师。
Email:[email protected] 博客: http://www.blog.sina.com.cn/macro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