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字是由前几天一位吉林某大学的教授引起,便想到关于人生境界的许多故事以及感慨。自己的不少作品从某种角度讲流传的也算比较广泛,不久前被吉林某大学的一位教授看到,辗转再三,联系到自己,总之给予了很不低的评价,开玩笑的讲,有好十几层楼那么高吧,在联系之初,这位老先生一句一个“先生”,一口一个“您”的,让我感觉很不好意思,或许是出于对作品的尊重,文如其人的想,大概很多人觉得我已经六七十岁了,却不想是嘴上没毛的家伙,后来就很忌惮关于年龄的问题,还好这位老先生不是庸俗之人,干脆认我做了忘年的老弟,不免一场虚惊。
其实说虚惊一点都不为过,过去自己经历了不少此类的事情,而结局却看到很多人很不一样的学问境界、人生境界。举个典型的例子,在汶川地震后,中国文坛出了一个颇有影响的事件,就是“兆山羡鬼”的事情,内幕我就不多说了,估计中国人不知道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因为这事影响确实不小,非常明显地揭示了我国某些作家群的低素质、没文化。我要说的是在兆山羡鬼后的一些事情,后来有某省作协的自命清高者以退出作协以示与羡鬼者不同,我的那段经历也就与这位仁兄有关,记得那时还在上大学,偶尔部分作品为其所知,在不知我底细情况下,甚是称赞、恭敬有加,而我又比较实在,便以真实年龄身份相告,结果前恭后据,天壤之别,我说何必如此呢?后来有朋友之朋友相聚,言及此事,不料揭穿了“身份不同也”的缘故,自恃而已。
这里“得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一层,这点比较次要,主要的是“敬而无失、恭而有礼”、“虑以下人”才能有得人得心,做学问做事业的真品质,我常讲人真得有那么些好自恃的吗?如果取得了一点成绩、出了一点名、挣了一些钱、买了一部车、购了两套房、升了一任职,那是在和谁比呢?所谓与牛粪比就是牛粪,与小树比就是小树,与将军比就是将军,与天地比就是天地,事物都是相对的,硬币的正反面对立存在的道理人人皆知,我曾给朋友举过一个例子,你会和同龄人一般见识,你会和一两岁的孩子一般见识过吗?之所以我们还是前者,那是因为自身的境界还没有突破相比较的人,也只能承受这样的层次了。
因此可以说自身修养、学问、认知、经验等等共同构成了个人境界,就像吹气球,自己多大气就只能吹多大气球,气球之内的可包容,气球之外的要讲条件,也正是这层气球皮囊隔阂了自身与外界,不能再容纳新的东西,自然也很难再变大了,你是条小溪就是小溪了,与大河、大江、大海、大洋恐怕没有缘分了。
扎破气球吧,所谓不自是故彰,何必为自己设置栅栏呢?扎破你的气球,那就是以天地为皮囊,万物皆包容在内,就会有最大的见识,最大的获得,最大的拥有!这是我要说的第一部分,这块恐怕不是天才者是做不到了,因为很多人只见过山沟里的东西,说天堂太远、太难理解了,遑论认同又去实施呢?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可以做到的情况吧,把气球做的透明一点,所谓“大者宜为下,柔弱处上”,如果自我觉得如何了不起了,那么做的谦虚一点,虽然还是处在无意识的层次,但这样也可以不断进步,广泛吸纳,即便不是个人修养上的,在现实生活、工作中也会受益匪浅,我可以举个例子,你就明白其中道理了。
自己曾经给某公司的中高层讲过一次关于管理的课程,当时总结了自己工作生活的一些经验,中间就提到了这一点。现在你也可以去回忆一下,或者直接想想这3天以内发生的有关管理、处事对人的事情,你会发现越高层次的管理者越平易近人,越是半吊子越把自己当回事,可以举个具体的表现,那就是称谓,我曾经调查总结过,凡是没什么管理水平的人永远喜欢“小**”、“小**”的称呼别人,道理很简单,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大”,但结果真是这样吗?结果适得其反!这是因为一般人都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自以为是,不管是什么人都会这样;第二、自我肯定,我有个做设计的朋友说过一句话,虽然不雅,但是很有道理,那就是自己拉的屎不臭,在任何情况下,人都会先肯定自己;有这两点,世上没有愿意作“小”人的人,你这样称呼他,鬼才高兴。第三、容易被别人的肯定打倒,这也是为什么人都喜欢被拍马屁的原因,降一层次讲,延伸出来,“亲切的力量”在人际高、下位的交往中无比强大,在同位次的交往中也无比强大,还是上边的那个例子,万不得已,千万别用“小”,最次直呼姓名就可以了,高明点的亲切地喊一声去掉姓氏的名字,管保以后在对方心目中、你的地位立即就得到升华,同时别人还非常愿意和你拉近关系。
这样的例子不用多说,但凡需要出来做事的人都会经历甚至体验过,如果看做是恶性循环、本该如此,那么就只能在山沟里混了,当然这样的事情有原则是个基础,孔老夫子讲的“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在正确原则下,退而求其次,把这个人生境界的气球无形化,对于个人成长是极为有帮助的,要不,连人都做不好,万人背后指的滋味也不会好受,那样岂不是太失败了?
总结一下,人自我的众多方面构成境界的轮廓,比如长城,初衷为防止外人入侵,同时也阻碍了自身开疆扩土,最好的做法是生命不止、前进不止,万事归根结底都是人自己所为,“止、我止也”、“进、我往也”,一个虚的自我认为的高度,与别人认为的真实的高度,前者微不足道,只不过是自以为是而已,一个气球也是微不足道,在人生这条路上,尽量多扎破几个气球,总是一件好事情,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