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日记:我这三十年的日子(89)


1981年8月1日 星期六
    今天,妈妈带我去中百一店,也就是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这里的东西太多了,我的眼睛都看花了,好像什么都看见了,又好像什么都没看见。
    我在上高二的时候,才发现左眼的视力下降得很厉害;不过,由于我的右眼视力还可以,也就没太在意。今天,妈妈要给我配副眼镜,我们去了南京东路上的茂昌眼镜店,这里配眼镜还要排长队。我选了一副黑色的宽边眼镜架,镜架4.3元,镜片5元钱,配一副眼镜不到10元钱。
    在淮海路上,妈妈给我买了条米色中长纤维直筒裤,和一件淡绿色的确良短袖衬衣。
    本来说好今天晚上,我和妈妈去小阿姨家吃饭的,白天逛得太累了,晚上我们就没有去。
1981年8月2日 星期日
    一大早,小阿姨就过来了,说她昨天买了蹄髈和猪脚爪,等我们来吃饭;四阿姨和小舅舅也来了,舅妈还专门把两个孩子曦曦和兔兔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妈妈把我们从西安带来的桔黄色羊毛毯送给了小阿姨。小阿姨说,今天四阿姨请我们去吃饭;小阿姨把我们带到四阿姨家,说是要和小吴去看电影,没吃饭就走了。
    四阿姨家住在宛平南路上的宛平新村,我已经有11年没有见到四阿姨了;上次见到四阿姨,还是1970年,妈妈带我和姐姐来上海的时候。四阿姨在三航局工作,她自己只有初中文化,可她一直想找个正牌的大学生;直到去年她33岁的时候,才和36岁的四姨父结了婚。四姨父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山东人,家里兄弟姐妹很多,他是老大,1965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化工学院。现在他们的儿子蒙蒙刚满1岁。
    我和妈妈在四阿姨家刚吃完午饭,小舅舅一家就来了。小舅舅是1970年结婚的,那年,妈妈带我和姐姐来上海,就是来参加小舅舅的婚礼的。我印象中,舅妈很能干,也很会做人。那次,妈妈给了小舅舅一百元钱,可之后外公坚持要小舅舅还给妈妈,小舅舅就把钱又还给了妈妈。小舅舅在上海闵行锅炉厂工作,人很高大,性格却很温和,妈妈经常给我说起小舅舅给他母亲剪手指甲和脚指甲的事情。记得以前来,小舅舅带我到哈尔滨食品商店,买蛋卷冰淇淋给我吃。小舅舅的一双儿女都很可爱,姑娘眉清目秀的,长得很像小舅舅;儿子白白胖胖的,特像舅妈。舅妈买了些盒装点心,说是送给我们去定海的路上吃的。
    晚饭时候,小阿姨和男友小吴也来了。那么多亲戚围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的,热闹极了!我们家在西安举目无亲的,很少有这样的热闹;所以,和阿姨舅舅们在一起,我真开心极了!吃饭的时候,我对小吴说:“我阿姨说你眼镜蛮好看的”;小吴很开心,却极力掩饰着,小阿姨则假装不以为然:“我会说他好看呢!”话音刚落,舅妈先大笑起来,其他人也都一起大笑。
    利华之前陪我买好了今天晚上在万体馆看演出的票子,吃罢晚饭,我和妈妈要去看演出了。胖乎乎的小兔子来的时候和我很生疏,我要走了,他连声地叫我大哥哥,让我好喜欢。四姨父说,宛平新村离上体馆很近,他带我们从一条田间小路穿过去,很快就到了,四姨父送我们到上体馆门口后就回去了。妈妈给我说,舅妈送这几盒点心给我们,意思是这次我们来,他们就不再请我们到家里去吃饭了。
    我和妈妈在万体馆里刚坐定,三阿姨和小萍也到了。我曾说过,在这样的大场子里看演出,要有个望远镜就好了;我当时只是随便说说的,可三阿姨来的时候,真带来了一架望远镜,说是向别人借的。今天晚上的演出,是上影音乐会,登台演出的电影明星很多,有在影片《海霞》中出演海霞的吴海燕;在影片《青松岭》中,饰演万山大叔的李仁堂;还有影片《樱》的主演程晓英,和《小城春秋》的主演梁波罗,以及老演员程之等。吴海燕身着一袭大红衣裙,一连唱了四部电影,《海霞》、《白莲花》、《等到满山红叶时》和《红日》的插曲;李仁堂正在上影拍摄影片《子夜》,他表演了几段电影台词;梁波罗身着一套米色西装,更显得英俊潇洒,他朗诵了一首诗,也唱了几首歌;程晓英也是来上影拍《子夜》的,她也是朗诵加歌唱。我从小就对电影和电影演员非常感兴趣,看到电影明星本人,这还是第一次,所以,看到他们我兴奋极了,也激动极了!
1981年8月3日 星期一
   今天,我和妈妈没有出去玩,在三阿姨家闲了一天。
1981年8月4日 星期二
    今晨,我和妈妈四点多就起来了,赶到人民路去买上海到定海的船票,但却没买到。
    妈妈带我去城隍庙玩了。上海五香豆商店门前排着长队,五香豆五毛钱一包,一个人只能买六包;我和妈妈两个人,又让一个老奶奶帮忙,总共买了18包。上海五香豆是我觉得最好吃的零食,每次我们家有人来上海,都少不了要买几包回去的。
    下午,我和妈妈、三阿姨、小萍,去建国路上的建国影院看电影,梁波罗主演的《小城春秋》。也许是刚刚看过他的舞台演出吧,我对梁波罗多了一份亲切感,我觉得他的眼睛特别迷人,含情脉脉的。
1981年8月5日 星期三
    今晨,我和妈妈又起个大早去买船票了,总算买到了,是7号的票,三等舱,6.3元一张,含有3毛钱的卧铺费。
    买好票,妈妈又带我去城隍庙逛了。我从小就经常听妈妈给我讲城隍庙的故事,说每当过年,她在家里吃过年夜饭,外公就会带他们姐弟几个去城隍庙玩。今天,我们在南翔馒头店门口,排了一个多小时队,买了二两小笼,一两8个,二毛八。我们还在旁边的店里吃了小馄饨和蟹壳黄。吃饱了,妈妈带我到城隍庙的豫园,这园中之园去玩;这么漂亮精致的小园子,我以前只在电影里看到过。
    出了城隍庙,我们去中华影院看电影《不该凋谢的玫瑰》。
    晚上,我和妈妈又去小阿姨家了。
1981年8月6日 星期四
    晚上,我在三阿姨家看电视,喜剧片《藏金记》。
1981年8月7日 星期五
    我们的船是今天晚上七点半的。三阿姨今天上中班,没有办法送我们,三姨父和利华送我们到十六铺码头。下午,三阿姨要去上班了,她对妈妈一连说了几遍“我要上班去了”,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她对妈妈的留恋。
    三阿姨比妈妈整整小十岁,妈妈34年出生,她44年生的。外婆去世的时候,她最小的女儿三阿姨还只有9岁,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妈妈带着她。妈妈从上海到贵州去工作的时候,把她带到了贵州;妈妈到西安去与父亲团聚,三阿姨也跟着。所以,她们姐妹感情非常好、也非常深。三阿姨不止一次说过:她们虽然是姐妹,可她印象中,二姐姐就像是妈妈似的。特别有意思的是,妈妈虽然没有这样说,可是,她却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她对三阿姨的关爱;有很多次,她在叫姐姐的时候,会脱口而出三阿姨的名字,继娣。
    我们乘坐的是815号轮船,我这还是第一次乘这样的大轮船,我也是第一次要去我的祖籍,爸爸说了无数次的故乡——舟山定海了。船开动之后,我舱里舱外地跑着,甲板上虽然风很大,可我不觉得怎么;尤其是当轮船缓缓地从十六铺驶向吴淞口的时候,我看到航道两边成排的各式各样的轮船,大大小小的、高高低低的,觉得新鲜极了、激动极了也兴奋极了!
    然而,还有让我更期待的事情在后面:我听爸爸说了很多次的他的小弟弟,和他同父异母的小弟弟,都是什么样子呢?我那些从没见过面的两个堂妹和两个堂弟,又都是什么样子呢?妈妈也没有见过他们。我们还有那么亲的亲戚在那遥远而神秘的海岛上,想想真有意思;想着想着,我基本上一夜都没有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