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这事


一直以来,总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是亘古至理,然而这个世界并非如此,大奸者小善,大恶者无善才是最真的世界,尽管多数人心存善念,但是自私又决定其中大半因私利而摒弃道义。

 

几十年来一直与人为伍,因此没有成为动物,也没有彻底变得凶残。每看到一个善良人惨死,心就不由得出现一次颤动,因而逐渐抛弃了邪念,逐渐放弃了恶习,最终成为一个自认善良的人,凡事不争名,事事不争利,因此,人缘极佳,朋友也遍布天下。

 

多年来我懂得一个道理,人与人之交多为利益之交,舍利为友者并非没有,只是太少。当然,这其中也有性格索然,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可道又无非常道。

 

世界上有许多人,性格相近使得人群中出现小的群体,这些群体的成员数目,少则三五个,多则三五十,彼此因秉性相吸而聚,因话语相投而吸,莫逆与忘年之交者比比皆是,或贫或富都能相处泰然,且其乐融融。然而挚友再好却不能共事,一旦友情掺杂利益,友情就顷刻被利益稀释,越来越淡,最终未曾共富就已分道扬镳,念旧者或有往来,狭隘者将彼此永世不见,最终只能落得众叛亲离。

 

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是自私和狭隘,是私心过重所致,可见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与人之间交往,唯名利者非友人,故才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千古名言,此乃小人难成大业之症结,人一旦私心至此,注定终生难成大事。

 

然,成事者,皆为互利共存且能合理分配者,任何时候,彼此按劳分配,按需而补才是坚固友情的法宝,也是维护利益的法门。

 

而众多合作创业者在初期,彼此没有公平约定,没有良好沟通分配机制,起初创业时,彼此甘为犬马,任劳任怨,而一旦稍有起色,就容易出现私欲,又因没有实现约定而彼此心存积梗,日积月抑终究不是办法,最终就会彼此抱怨。一旦彼此心存杂念,不信任,不友好的氛围就会出现,日积月累必将爆发,最终闹得不欢而散。

 

造成这样的结果,多半是因为其中某个人私欲过盛,或其中一个人唯利是图,或者两个人都不相让,或者一个人得寸进尺,原因就在于事先没有一个明确的约束,没有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合作是件比分开更痛苦的事。

 

若想长期合作,前提就是做到按劳分配,按需计酬,如果不能接受公平机制,就没有合作的必要,而这其中人品是关键,许多时候并不是没有上述约定,只是当事人中一方不履行而已。其实这些问题在最初是看不到的,只有彼此合作创造出利益或者造成损失时才会发生,而这个时候是最考验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的关键,如何处理能否担当,足以体现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责任精神,是否具有抗压能力,和具有发展潜力,考核你的合作伙伴这是关键。

 

作为合伙创业来讲,最终分家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彼此不公平透明,自私一方向来仅考虑自己利益,而另一方始终在考虑整体利益,也始终因此而忽略自身利益,然而在分配错误中,多劳者不多得,造成多劳者心死,不愿多劳,最终逐渐厌恶这种合作,导致分道扬镳,而企业也因此产生阵痛,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很快垮掉,即使处理得当,也将遭受严重损失。

 

自私其实是很多人造成大损失的直接原因,有时候因为面子,有时候因为私欲,多半只是考虑自己,而不考虑对方,这样的人性在每个人心中都存在,能克制则能聚才纳贤,如不能克制就将孤家寡人,成事者先成自己,从人品找是必要的第一步骤,没有一个好的人品聚集来的也不会有好人品的人才。

 

无论如何合作,无法抛弃私欲都将无法成功,每个人都有私欲,你的私欲越强就越容易激发对方的私欲成长,如果能压制自己的私欲,对方的私欲也将自行有所压制,如果双方针尖相对,那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做人做事,四个字前后顺序亘古不变,这是做好的说词,俗话讲,欲做事先做人,人品不佳,事业不佳就是难以改变的事实,为什么有些企业越做越难,原因就是人品不到,因而没有办法凝聚团队,团队成员人心涣散,做任何事都将事倍功半,无功而果。

 

然而,天下人中,多半是上述之人,又多半是自私自大狂妄之人,正是这样的人太多,成大事的人才会太少,因此,成功失败的差异就会出现,有些人总在想,自己很努力,很上进,也付出了很多,而结果与自己的目标却越来越远,其根源就在于其太过自私,这样的自私心导致他注定难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