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预期和汇率改革路径选择演讲评论(二)


茅于轼:

我非常同意 丁老师的基本观点。我之前看了一篇文章,讲汇率上升有什么坏处,汇率下降有什么好处。我觉得这么说永远都说不清,因为没有办法精确衡量好处和坏处,所以用这种方法讨论汇率是彻底失败的。那用什么方法来讨论呢?还得要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讨论,经济学讲究逻辑。如果一个国家要靠保持低汇率来保持外汇盈余,以使自己获益,那么,别的国家一定要亏损,因为全世界的顺差和等于逆差和。用这样的眼光看汇率,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战争。而且,这也违背了贸易的最基本道理,即双方自愿,双方自愿才能有利可图。所以,并不是保持外汇盈余才是最优。

什么叫均衡,要买买得到,要卖卖得掉,这就是均衡,在经济学里就是供给线和需求线的交点。我还是把这张图画出来。横轴是用美元表示的外贸量,纵轴是汇率,一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这条供给线就是出口商,出口商得到外汇,需求线是进口商。外汇和消费品不一样,对于消费品,上面这块三角是消费者剩余,这在GDP里面是没有的,而对外汇来讲,这一块是进口商的利润,下面这块是出口商的利润。这张图画的是中国的进出口商,同时,美国也有这样一张图。这时的汇率不是一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而是一人民币等于多少美元。虽然两张图有所不同,但对中国最优的对美国也是最优。也就是说,对中国最优的汇率,对美国也最优;如果偏离最优,中国倒霉,美国也倒霉。这个结论的意思是,只有利人利己和损人损己的利率,不存在损人利己的汇率。任何人不可能通过控制汇率,使自己受益,别人吃亏,中国不行,美国也不行。美国为什么让中国调汇率,因为他们吃亏了。中国很多人不明白,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其实中国也吃了亏。这个道理很简单,买东西当然越便宜越好,卖东西则越贵越好,但外汇这个东西是又买又卖,所以不可能越便宜越好,也不可能越贵越好。那怎样才能不便宜也不贵呢?就是均衡状态。

请现在有个问题是,能不能通过调汇率来调进出口。宏观上有个公式,储蓄减去投资等于净出口。调汇率就是为了调等式的右边,但如果左边不调,右边照样调不过来。在我看来,汇率决定进出口,但不改变储蓄和投资,进出口就变不了。这点我一直没有想明白,我觉得一个可能的答案是:人是看价格的。等式右边有价格信号,左边没有价格信号。汇率涨了,出口会减少,因为进出口商是要看汇率的。左边也会跟着变,因为出口减少,所以储蓄也会减少,或者投资变大。但是通过什么渠道使储蓄减小,投资加大呢?我还没有完全相通。

 

盛洪:

储蓄是总收入减去消费。消费和价格有关。汇率变化,消费就会变化。

 

茅于轼:

消费会减少?

 

盛洪:

可能会增加。比如,如果本币升值,外国的产品就便宜了,大家就会多消费。

 

茅于轼:

但这样出口就减小了。

 

施建淮:

老师,我2007年写过一篇文章,叫“汇率虚无论是肤浅的认识”,就是探讨这个问题的。首先,储蓄减去投资等于净出口,这是来自于国民收入的恒等式,这是会计意义上的恒等式,而不是经济理论,因为经济理论是要给出储蓄、投资和净出口到底取决于哪些因素的。那些认为改变贸易差额和汇率没有关系,只要调储蓄率,不用调汇率的人,要给出解释,为什么左边决定右边,而不是相反,为什么左边和汇率没有关系。按照认为只用调储蓄率的人的观点,中国的储蓄率下降,就可以减小贸易顺差。可是为什么储蓄率下降,外国人就会少买我们的东西,我们就会多买外国人的东西呢?可能的回答,中国如果储蓄率下降,意味着消费率就高,一定有部分消费是用在进口商品上的,这样左边就减小了。但还有一部分消费是用在本国商品上的,而且这部分消费很可能会更多。这样一来,左右不可能相等,因为增加的消费只有一部分用于进口商品,这样储蓄率下降的数量和进口增加数量不成比例。但事后意义上这个式子左右又应该相等,所以合理的解释是,消费上升的过程一定伴随着相对价格的变化从而导致消费替代。只有这样,才会引起我们更多地消费外国商品,而外国人更少消费我们的东西。那么,相对价格应该怎么变动调整,从而使得贸易顺差减少呢?我们的相对价格应该是汇率乘以外国价格除以本国价格。如果不让名义汇率变动,唯一能使相对价格变动的是国内通货膨胀,即分母变大。这是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比如我们消费率上去了,而外需又没变,这样总需求会很大,一定会出现通货膨胀。所以,不调汇率就要忍受通货膨胀。那么,哪一种情况更好,或者哪一种情况能更快地解决贸易失衡,使等式相等呢?答案可能还是汇率更好一些。

 

茅于轼:

最后,我再说一下汇率调整的步伐和速度问题。我们可以一直调到头,也可以分步调。到底怎么调,我有一个理论。调汇率是有成本的,一下调到位的成本很大,但却能提前得到均衡汇率的好处。我们要对这两者进行权衡,然后找出最有利的调整轨迹。

 

张曙光:

我认为,丁教授的汇率图如果能延伸到1994年会更有意思。1994年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汇率走势很平;一直到2005年,下来;2008年危机后,又开始走平。从这个过程中看政府的汇率措施也很有意思。1994年并轨后,人民币过度贬值,之后进入缓慢的升值通道,从8.6升到8.2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还出现了短期的贬值预期,但我们坚持不贬值,一直到2005年。对于人民币汇率,做活机制比调整水平更重要,这个思想要讲清楚。现在大家都说均衡汇率可以计算,但有谁相信算出来的数字呢?有了活动的汇率,市场的信号就出来了,企业等都会有反应。不管是改革还是调整,都是市场作用下的优化,这一点也要讲清楚。

第二,我们为什么担心?首先,很多人担心企业的承受能力。现在政府正在做企业的压力测试。我觉得,压力测试都是对外的,而且都是人为主导的,是利益集团玩的把戏。但我们是有例子可以参考的。2005年到2008年,人民币升了21%,而出口却增加了。可见,企业的应对能力和竞争力是上升的。其次,大家担心外汇资产损失。这个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大小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考虑的不是怎么避免损失,而是怎么减小损失。现在的外汇是存量,存量的损失我们已经未能为力,这是我们为过去的汇率机制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我们调整必须付的成本。存量已是既成事实,但流量是我们可以改变的。解决流量的问题就是汇率机制改革和汇率水平的问题。如果做好决策,就能减少我们对外汇的被动购买,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存量。人民币升值可以从供给方面减少外汇,大家对外投资增加了,对外汇的需求可以增加。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另外,现在决策需要考虑成本收益。升值的影响是什么?出口减小,就业受影响,GDP增长可能减慢。这些我05年的文章都做了计算,很好算。另一方面,不升值的成本是什么?不调整对国内经济的损害。汇率对外部的影响和对内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汇率扭曲对美国的伤害很小,但对中国的伤害很大。这个成本收益还是值得算一算的,不升值的损失就是升值的收益,算出来后,有助于我们决定到底该怎么选择。

现在汇率不变还受到一个影响,就是报纸上经常拿日本的例子吓人:日本经济就是因为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变糟的。其实,如果日本在广场协议以前就开始升值,开始调整结构,就不会出现后来的问题。日本人也这样说。用这个例子吓人是站不住脚的,但很多人都在这样说,政府也就害怕这种事,所以更加不敢动了。另外,中国现在和日本在广场协议前的情况并不一样,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不管是技术和生产效率,还是收入和社保,虽然我们的资产泡沫也很大,但都没有达到日本当年的水平。所以,我们还有活动的余地,中国增长的潜力比当年日本更大,但我们需要先消除这种恐惧症。

此外,做活汇率体制重于调整汇率水平。现在人民币完全浮动做不到,就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我认为中国现在应该换锚,和美元脱钩,把锚换成一篮子。并且,政府能允许浮动的幅度增大,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35倍,这样一来,企业等就会有个准备。所以,浮动的幅度需要算一下,看看这样走下去会是什么结果。总之,如果在汇率问题上我们没有承受损失,支付代价的思想,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汇率不光是外部均衡的问题,更多是内部的问题。我不同意汇率升值而贸易顺差没有减小,说明汇率不影响贸易顺差的说法。为什么顺差没有减小?第一,因为汇率没有调到位;第二,这里牵扯到比较影响。贸易顺差不是一个因素决定的。理论上都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汇率会影响顺差。而现实中,其他因素也在变,可能是其他因素的影响抵消了汇率的影响。虽然我没有算过,但贸易收入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中,肯定是价格弹性大。所以汇率升了21%,净出口还在增长,那是因为收入弹性大,而且外部需求强烈。如果没有外部需求,就会像08年以后那样,出口减小。

在汇率问题上,美国有时很荒唐,中国也是。比如,美国说世界经济失衡是由于中国操纵汇率。我相信,人民币没有那么大力量。中国也说,美国是最大的汇率操纵国。其实,汇率不是万能的,但不调汇率,很多经济问题也是万万不能解决的。汇率问题现在非常关键。从长远看,中国危险很大。现在调,主要是外汇损失,可如果不调,将来什么结果很难说。美国去年财政赤字1.4万亿,债务12万亿,占到GDP86%。希腊有债务危机,美国就没有吗?美国应对债务的办法,一是贬值,二是通货膨胀。对这两种措施我们都无法干涉。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被美国要挟住了。所以,我们最好的办法是,尽早升值,消除隐患。

 

盛洪:

我再补充两句。凯恩斯讲过,长期重商主义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资本过于充斥,利率太低,资本外逃;另一个是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就会使外贸企业成本上升,在国际市场中失去竞争力。回顾这几年,其实金融危机之前,很多中国企业在沿海就已经待不住了,不是往内地迁就是倒闭,这种趋势并不是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这说明,大量的外贸盈余导致的通货膨胀使外贸企业迅速失去竞争力。所以,调整汇率,让人民币适度升值其实是在挽救我们的外贸企业。但这些外贸企业关注的都是当下利益,他们认为,国内的劳动力价格和物价水平是他们不能控制的,他们能够游说政府的是汇率,可恰恰是汇率使得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一个国家要想长久地保持竞争力,恰恰不能设定偏低的汇率。偏低的汇率对谁都没有好处,包括外贸企业,这点要清楚。

另外,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外汇储备?原因是人民币币值偏低。因为币值偏低赚的钱早晚要贬值,所以,我们就不用赚那么多钱了。最后,我们不可避免要面对是接受外汇储备贬值还是接受通货膨胀的选择。如果我们不想让2万亿的外汇储备贬值,国内就要忍受通货膨胀,这样对经济的打击其实更大。

 

观众:

中国不想让人民币升值,怕出口受到影响应该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出口不能减少,最好要稳定增加。但我认为,在某个阶段,出口的增长率可以下降,甚至总量也可以下降,不一定为了保证8%的经济增长速度而非要给出口定一个目标。现在出口减少对中国长远看是好事,短期可能是坏事。因为政治家只考虑短期,不考虑长期。一把手在任期内不想让出口跌得太多,虽然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更快,比如这个周期经济增长6%,下个周期可能就增长10%。中国现在追求的是稳定的增长,不会出现领导人在自己任期内放弃出口增长,以使经济在下一期增长更快的现象。为什么说较低的出口增长可能在下一期带来经济更快的增长呢?因为浙江、广东等地的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成本一上升,部分企业就会倒闭,这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刚才盛老师也提到了,很多企业在沿海已经生存不下去了,开始向西部转移,这就有利于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人民币升值让出口减少未必是件坏事。另外,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人民币升值也不一定会导致出口减少。

 

丁志杰:

非常感谢大家的评论!我很受启发。我演讲的主旨在汇率机制本身。对汇率的变化,我持以下观点。首先,人民币强势时代不可避免,人民币有长期的升值趋势。短期来看,不动汇率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第二,人民币升值短期来看,对贸易会有冲击,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长期来看,有助于中国未来在更高平台上获得国际竞争力。所以,动态来看,人民币升值是有利的。为什么现在劳动力又开始出现过剩,因为人都喜欢安逸,不逼不肯努力。从这个角度讲,人民币升值会激励他们调整结构,这对提高竞争力是有益的。第三,正确看待人民币汇率的争论。虽然国际压力让我们陷入被动,但也要从中看出中国的崛起,因为小国的汇率是没有人关心的。所以,我们要看到好的一面。同时,中国在崛起过程中要争取认识自己。中国现在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但还不足以主导这场变革,因而跟美国对峙对中国不利。总之,在汇率问题上,我们既要坚持自主性,也要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的各种因素。

感谢天则所的邀请和各位的评议,让我有这次学习的机会。谢谢!

 

张曙光:

好的,今天的双周论坛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