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正确理解新华社六评论的真实意图
文/陈涛
近日,新华社连续发表了6篇聚焦房价的“新华时评”,具体为:3月28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3月29日《不能让楼市成为投机者的乐园》、3月30日《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 3月31日《疯狂的房价叫板土地招拍挂》、4月1日《“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4月2日《税收杠杆应发挥更大作用》。很显然,时评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痛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根源所在——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酿生的高地价高房价。
一时间,国人纷纷猜测,作为国家级的媒体,重磅推出批评报道比较少见,是否高层将出招降房价?然而新华社国内部评论室主任张建高的答复是,完全是他们自己的策划出来的,主要是出于作为媒体人的责任感。
那么高层是否将对房地产行业采取降房价的重大举措呢?正如有网友说的,诸如:开征物业税、实行预售款监管或取消预售制、加息并提高存款储备金率、停止为购买第二套住房者提供贷款、提高开发商项目准备金比例、开发商拿地半月内付全款、加快保障房建设等。
我认为,就目前的形势看,虽然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较多,国家继续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的政策是会有的,比如严格房贷政策包括二套房政策、改革规范土地招拍挂制度、清理土地利用情况、加快保障房建设的步伐等等;但是近期不会出台更加严厉的降低房价的举措,比如开征物业税。
因为:第一,我国经济刚刚从低谷开始复苏,百业待兴,形势来之不易,岂可半途而废?你看,最近世界经济刚有一点起色,美国、英国的房价刚刚有企稳的迹象,我国更不能在引领世界经济度过危机之后再来拖经济的后腿。温家宝在两会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也重申,中国必须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以巩固来之不易的经济企稳回升的大好形势。
第二,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明显,市场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更加强烈,因此管好通胀预期更加迫切。难以想象,在逐个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形势下,作为保值增值的投资品种之一的房产会逆势而跌甚至崩盘!
第三,有网友提出的诸如实行预售款监管、严格执行土地两年未开发即收回政策、加息并提高存款储备金率等等,前两项多年前就颁布实施了只是执行过程中有变异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至于加息并提高存款储备金率应该不是独独针对房地产业的吧。
第四,政府高层、行业主管部门从来就没有说过要以严厉措施来打压房价、降低房价,让房地产崩盘。现有的说法只是“抑制房价快速上涨”、“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等等。
第五,开征物业税,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我相信即使要开征也有一个过程,不会马上出台的。因为中国有房产的毕竟是大多数,投资炒作房产的应该是少数,那么要开征一种向大部分人征收的税种,在注重民生提倡和谐的今天是要慎之又慎的。至于说到地方政府转变发展思路,改变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挤压腐败的空间,彻底公开开发过程涉及的所有审批环节,改革土地招拍挂制度,这不仅是广大人们所关心的,也是业内人士所期待的,是为了房地产更加健康稳健发展的,更谈不上是要打压房地产。
房地产是一个牵动着千家万户的行业,也是一个关联着数十种产业的行业,所以才会这么让人欢喜让人忧,让人谓叹让人愁,让人关心让人念。
新华社六评论的用意,就是要引起地方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的重视,改革、完善有关政策制度,改变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挤压政府腐败的空间,关注民生和谐,抑制房价快速上涨,促进房地产也的健康平稳发展。
因此,我们更应正确理解新华社六评论的真实意图,不可乱猜疑。
2010年4月5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