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疯涨,墓价更疯狂


房价疯涨,墓价更疯狂

  3月刚过,一线城市房价疯涨的消息就不绝于耳;清明来临,墓价贵过房价的新闻又接连传来。据新华网4月4日报道,新华社记者就殡葬价格上涨过快问题在北京、甘肃、四川、广东等地进行了追踪调查。“4月1日,记者来到北京市福田公墓。价目表显示,公墓价格在7万元左右,最便宜的也要5.5万元,面积0.5平方米。价目表最后几页还附有豪华墓穴的介绍,但价格面议,工作人员称该业务已停办。”“一名前来扫墓的北京市民告诉记者:她父亲几年前过世,当时墓地才8000元,现在涨了很多倍。”
  北京近年房价疯涨,中心城区的均价已涨到每平方米6万多元,但仍不及墓价涨得快,据上述新华网的报道,最便宜的公墓价格也涨到了每平方米11万元。实际上,这11万元还只是租赁墓穴20年的租赁费和管理费以及买墓碑的钱。
  墓价疯涨并不限于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许多二三线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现象。据大众网4月6日报道,在山东潍坊“记者采访发现,面积不足两平米的一块墓地动辄就卖到两万元左右,比潍坊市普通住房房价高出了两三倍。”(http://www.dzwww.com/rollnews/shandong/201004/t20100406_5952519.htm
  墓价和房价上涨都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用于造墓和建房的土地是绝对稀缺的资源。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垄断。近几年“地王”频出,关键在于建房的土地是供给高度垄断、需求完全竞争。加之“不差钱”的央企推波助澜,不断上升的地价推高了房价。虽然建房的土地被政府垄断,但商品房市场还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
  墓地则不同,不仅开发公墓的土地被垄断,公墓的经营也被垄断。据上述新华网的报道,“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胡光伟认为,这(墓价等殡葬服务价格上涨――引者注)与殡葬行业主要由政府部门经营和管理有关,其垄断属性决定了他们拥有定价权。”“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表示,殡葬行业确实存在某些垄断现象及暴利行为。虽有民营资本进入殡葬行业,但这个行业管办不分的格局仍未彻底打破。由于行业竞争不足,难免会带来服务和价格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经营性公墓审批权完全掌握在各级民政部门手中,审批和管理的依据还是1992年8月民政部颁布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和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由于审批手续非常繁杂,一般而言,只有和民政部门的下属单位合作才能获得批准(有权制约民政部门的单位属于例外)。由于民政部门既是审批者和管理者,又掌握着定价权和经营权,墓价飞速上涨也就不奇怪了。
  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公墓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葬骨灰和遗体的公共设施。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为农村村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经营性公墓是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或遗体安葬实行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属于第三产业。”这就意味着,对城镇居民而言,公墓没有公益性;城镇居民欲死后“入土为安”只能购买经营性公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商品市场都是买方市场。唯独经营性公墓,由于垄断经营,是为数极少的卖方市场之一。由于经营性公墓是城镇居民“入土为安”的唯一选择,这些公墓的经营者和销售者用不着“捂盘惜售”,甚至摆出一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姿态。
  据新华网报道:新华社记者以购墓人身份私访时,某公墓的工作人员说“最便宜就是5万多元的那种,但墓碑的材质和位置都不太好。现在还剩下几个,要的话就得快,过两天可能就没了。”“记者又来到北京市八宝山人民公墓,那里目前仅能办理老墓改造业务,新墓都已售完。‘下次开盘可能在五六月,但至少要七八万元!’一名业务员说。”
  我国厚葬老人的传统观念也助长了墓价的上涨。许多人认为,选择厚葬老人才是尽孝心。
  据中工网报道:“墓地价格高也就罢了,更狠的地方在于还不讲价。买个墓地还讲价,一般销售人员都会以孝心不打折为借口拒绝”。
  面对疯涨的墓价,我国普通城市居民“房奴”之痛未除,又面临“墓奴”的担忧。因此,必须像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那样,尽快控制墓价的疯涨。
  按照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的说法,既然经营性公墓属于第三产业,就应该放开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使垄断暴利降下来,而不应该将准入审批权变成经营独占权。
  同时,应大力提倡和形成“厚养薄葬”的观念,生前对老人好比死后讲排场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