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兵:房价畸高源于占有和炫富
广州日报
为什么我们成了房奴?葛红兵新作《上海地王》深度剖析地产商
沉寂4年后,著名作家葛红兵最新力作《上海地王》近日面市。“两会”结束后,上海地王产生,外界普遍认为葛红兵新书影射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昨日,葛红兵接受本报采访时否认了该说法。“如果我们看清户籍和土地制度,就能看清当下的地产发展,就知道我们小老百姓该怎么办,该如何积累财富。”
葛红兵告诉记者,“我希望地产大佬不要对号入座,任何作家的写作都避免不了对周边人物的写实,但是,把小说对号真人真事,却不是好的阅读方法。”
“2003 年我写了《沙床》,那是一部关于个人情感的小说,2005年我写了《财道》,那是一部为‘财富’正名的小说,那个时候,我开始思考人如何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但,仅仅写财富是不够的,财富只是人生的一个部分,而更重要的人生问题是:人如何处理与天、地的关系。每一个时代人们都会碰到时代的特殊人生问题,我们过去的30年,是城市化的30年,中国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社会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型,我决心写一部长篇小说,表现这30年,我们的人生问题,要写它的特殊性。”
“所以,我选择写大都会,写房地产,我觉得这30年,真正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模式、人生观念的是房地产,私有不动产的出现,彻彻底底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所以,我想通过这一个角度,来解剖一下我们自己。我想我是真的找到了一个途径,来询问城市生活的隐秘,为什么我们成了房奴?难道这就是我们在都市里追寻的真生活吗?”
等待房价下跌只能是蹉跎为什么我们成了房奴?葛红兵新作《上海地王》深度剖析地产商
沉寂4年后,著名作家葛红兵最新力作《上海地王》近日面市。“两会”结束后,上海地王产生,外界普遍认为葛红兵新书影射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昨日,葛红兵接受本报采访时否认了该说法。“如果我们看清户籍和土地制度,就能看清当下的地产发展,就知道我们小老百姓该怎么办,该如何积累财富。”
葛红兵告诉记者,“我希望地产大佬不要对号入座,任何作家的写作都避免不了对周边人物的写实,但是,把小说对号真人真事,却不是好的阅读方法。”
“2003 年我写了《沙床》,那是一部关于个人情感的小说,2005年我写了《财道》,那是一部为‘财富’正名的小说,那个时候,我开始思考人如何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但,仅仅写财富是不够的,财富只是人生的一个部分,而更重要的人生问题是:人如何处理与天、地的关系。每一个时代人们都会碰到时代的特殊人生问题,我们过去的30年,是城市化的30年,中国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社会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型,我决心写一部长篇小说,表现这30年,我们的人生问题,要写它的特殊性。”
“所以,我选择写大都会,写房地产,我觉得这30年,真正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模式、人生观念的是房地产,私有不动产的出现,彻彻底底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所以,我想通过这一个角度,来解剖一下我们自己。我想我是真的找到了一个途径,来询问城市生活的隐秘,为什么我们成了房奴?难道这就是我们在都市里追寻的真生活吗?”
前不久,《蜗居》作者六六接受本报采访时提醒大家不要买房,而葛红兵则不以为然。他说:“我一直在建议周边的人买房,房子不仅仅是居住,也是投资工具。比如,我2003年就建议两个凤凰卫视的编导买房,在北京买,当时,她们认为北京的房价已经太高了,但是,我说,不高,还会更高。”
“根据我个人的研究而言,房价还会涨。除非目前的制度有大的改变。但是,中国的城市化还在急剧扩张,暂时不可能改变供求关系,尤其是地产制度,更难改变。金融出现杠杆后,想想,历史上什么时候出现过国家银行贷款给个人的情况?所以,要把这个当做最重要的事情来看待,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我的意见是:要学会用地产家的思维来看待房价。”他强调,一味痛骂地产商,等待房价下跌,最后等来的只能是蹉跎。而地产要良性发展,“一、创造新建筑,创造新居住模式;二、通过创造新建筑,促进城市化,增强城市生活吸引力;三、同时推进新的居住概念、生活理念。”
“把地产当做财富来炫耀和占有,是地产价格目前畸高的根本原因,人性原因。这点我和戴志康的观点一致。”
对话
葛红兵:“地产商被妖魔化了”
广州日报:《上海地王》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现实?这些创作素材您是如何得来的?您的小说数易其稿,最后一稿改掉了几个地名和人名,是为了避嫌吗?
葛红兵:我写作,首先要做历史资料的梳理、现实人物的采访,我一直相信,生活比想象的更丰富。
我有些房产界的朋友,有的做得很大,我自己也做了一点房产投资。最后一稿,我改掉了几个人名和地名,的确是为了避嫌,我不希望读者把它和某个“真人”对号入座。小说家总是希望他笔下的人物比现实中的更清晰、更完整,他在这些人物和事件中注入了太多的主观成分,而对号入座会损害这种清晰和完整的独立性。我希望我能说清楚,这是一部纯文学作品,读者没有必要把它和任何“真”的故事相联系。
广州日报:《上海地王》是一部深描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小说,而一种制度往往影响一个社会的格局,请您谈谈今天高房价的畸形经济和土地制度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葛红兵:房子是人类的大发明,是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的一种独创模式,动物没有这种能力,所以,不要说房子罪恶,也不要反对房地产业,最好赞美房子。没有房子,我们在赤道附近和近极地的地方,就无法生活,人类也不会有这么伟大的文明,人类的文明都是在房子里创造的。但是,房子变成房产,往往就会变味,中国的房产更是如此,土地制度给房价带来的影响我们要正视。比如,中国的乡村和城市土地的二元分割体制。
广州日报:书中很多细节对我们来说有揭秘的性质,小说通过崔浩,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房地产商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
葛红兵:我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就是不断接触真相的过程中,对地产商产生同情的,他们被妖魔化了,地产商左手挣钱,右手又把钱投入到土地中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暴利,其实,他们时刻都因“流动性”不足而深受煎熬。我甚至相信,他们中有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英雄”。我希望笔下的崔浩能代表一种状态,一种真实的可以理解的作为“人”的地产商形象。
广州日报:您觉得您的作品和《蜗居》这本书的区别在哪里?
葛红兵:《蜗居》从小人物的角度写房地产,《上海地王》从“大人物”的视角写房地产,《蜗居》写房地产给小人物带来的艰难现实,我写房子变成房产后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本质改变。我希望我更客观,也能对地产商和“房奴”有更高层次的“规劝”。我们的不幸不是来自房地产本身,我相信未来人人都会有房住,但是,房产不可能因此而满足我们无穷的欲望。
广州日报:您有哪些建议给目前需要买房的读者?
葛红兵:应该买自己买得起的,先买旧的和小的。更重要的是要买利好没有兑现的——不要追逐商业环境和地铁环境,要买目前没有商业环境和地铁的,而将来会有的——商人会来,地铁也会越来越多。我的意思是,要买有隐含价值的。但是,多数年轻人被地产商欺骗,到处买“概念”——他们可怜的工资,都被这些概念骗了。我前一段时间建议海南省限制外地户口人士购房,被他们接受了。
最后强调一下:
你买房买的是地产,不是房子;你买房,还买的是城市生活,不仅仅是居住,你同时买下了医院、学校等等。强烈推荐我的《上海地王》,要建立房产商的思维,所有把房子和“自住”直接联系的,最后都买不成房。
我写了《上海地王》,我想说一个道理,中国人应该买房,早买穷买的都买成了,而且享受了增值。而看着政府时不时打压房价秀一下,盼着房价下跌的,都成了买不起的穷人。所以,政府不要再“打压”,这会让老百姓上当。政府应该明白告诉百姓,你们要勒紧裤带买房。政府不应该时不时地打压一下房价,告诉百姓房价要降了,结果是愚弄了百姓。
现在的情况是房子先高价卖出来,价格不会低,强势卖主贱卖的事情是不会做的;然后再收物业税,房价也不会低,低了到哪里去收税呢?收什么税呢?高房价高税,未来可能是这个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