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园和工业小区的空间差异


     2010年3月25日,我应南京高新区开发总公司的邀请,去南京参加南京高新区发展研讨会。在会上,我着重谈了高新区专业园与工业小区在规划布局、建筑形态等方面的区别。

     专业园是产业模块化的产物,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模式。一般来讲,专业园的空间大约3-5平方公里。专业园的布局特点是,零星地座落在主要交通线的两侧,园与园之间并不连接。我们一般称之为“布丁”式布局模式。每个专业园都具备相应的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等所必须的公共平台和配套设施。当然,每个专业园都必须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以满足高端人才的需求。从建筑形态看,专业园内有相应的写字楼、酒店公寓、会展中心等设施,也会有一些多层厂房。国内最典型的案例是北京海淀山后地区的若干专业园,如中关村软件园、生命园、环保产业园、永丰新材料园等。

     工业小区则更强调工业的概念,其特点是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为先导,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这些企业之间往往没有密切的产业联系。工业小区在开发建设上往往采用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片招商的方式。当招商引资取得一定效果后,往往很机械地把工业区划成若干产业的工业用地。而这种区划往往是比较随意和随机的,并没有产业集群所呈现的生命力。从建筑形态看,往往只有厂房,可能也包括一些职工宿舍。

     现在,国内一些高新区在空间布局上几乎和工业小区没有太大的区别。这说明,这些高新区并没有以高技术产业、产业集群、创业孵化作为园区的发展动力,而是以招商引资为主要动力。这类高新区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应该从外延式增长转向内生式增长。


 

我的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