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研究>今日发布
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研究最新发现,中国班级规模普遍较大,采用学生到学科教室去上课的走班制远少于美国,中日韩教室座位安排不如美国灵活,中国排座位存在不公平现象。中国更重视鼓励学生发言、发挥学生观察和应用能力等。喜欢任课老师的中国学生远少于美国,更看重教师的教学水平。中国父母对孩子成绩期望高,学生学习压力大,导致负面情绪多。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最长,课堂学习行为最积极,不良学习行为最少,但对自己成绩的满意度最低。中国学生最喜欢看书,尤以历史书或历史小说明显,在学习中电脑的使用率低。中国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疑问的时候,最多去问同学或伙伴,最少问家长。中国学生自主意识强,善于思考,最不喜欢以考试为目标的授课方式,对体育、计算机课程、语文、数学的喜爱超过了其他课程。
2009年9月-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及美国艾迪资源系统公司(Idea Resource Systems)联合实施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研究”。调查对象是各国普通高中1—3年级的在校生,分别为中国北京市、重庆市、湖北省荆州市、广东省佛山市、辽宁省瓦房店市、甘肃省临洮市的1868名高中生,日本岩手等八个县的1314名高中生,韩国首尔等十二地的3379名高中生,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等十个州的1020名高中生。
中国学生最喜欢阅读,电脑和网络在学习中的运用率低
九成中国高中生喜欢阅读,喜欢看的书依次为小说等文学作品、时尚兴趣杂志、历史书或历史小说、科技读物、漫画、课业学习类书籍、自然或动植物方面的书。历史书或历史小说得到中国高中生的偏爱,排在第三位,喜欢此类书的学生有40.4%,远远高于其他三国,日本、韩国和美国分别为18.0%、29.0%和24.5%。约三分之一(32.3%)的中国学生喜欢看漫画书籍,日本和韩国则更多人喜欢,分别是71.5%和 55.5%,美国最少,只有26.2%。24.7%的中国学生喜欢看课业学习类书籍,虽然只占了不到三成,但已经远远多于其他三国,日本、韩国、美国都不到一成,分别只有5.7%、7.1%和7.2%。
只有四成(39.3%)中国学生家里有可自由使用的电脑,远远少于其他三国,日本、韩国和美国分别为74.6%、91.0%和90.7%。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电脑的使用率不高,仅10.1%学生上网收集查询有关学习的信息,8.5%使用电脑或游戏机的学习软件学习,1.8%利用网上讲座学习。中国高中生遇到学习困难或疑问时,大多数问同学或伙伴、自己看书学、问老师或家教。上网查资料学的学生有28.4%,远少于美国(61.2%)。
中国高中班级规模50人以上超六成
从班级规模看,中国高中班级规模普遍较大。超过六成(63.5%)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上,日、韩均报告班级人数不足50人。中国城市之间差距明显,北京市被调查学校班级人数均少于50人,而京外城市均在50人以上。郊区班额超大现象更突出,60人以上的班级占近一半(47.8%),城区学校(44.4%)多在51-60人之间,60人以上的仅占16.7%。
从教学组织看,中国高中较少采用学生到学科教室去上课的走班制。班级有专用教室,任课老师到班上来上课,是最常见的形式,92.4%的中国学校基本全是如此,近半数从未采用过走班制;美国则普遍采取走班制,学生到学科教室去上课,80.1%基本全是如此。
从座位安排看,中日韩三国均以“秧田式”为主,美国更加灵活多样。“秧田式”是全体学生面向教师而坐,横成行、竖成列的方式,中国93.5%、日本98.3%、韩国93.9%基本全是如此。美国仅29.6%基本全采用“秧田式”,18.2%圆圈式,8.7%马蹄式,9.9%其他方式。中国班级座位安排中还存在一些有违教育公平的现象,比如,约1/4的班级有过按成绩排座位。
总的来看,中国高中的教室环境仍不理想,班级规模过大可能会限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实行更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方式,也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固定教室上课不如走班制更具有灵活性和流动性,学生难以自主选择课程,局限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方向;而“秧田式”座位安排虽有利于教师的集中讲授和对课堂的监控,但处在不同位置的学生思维活动、课堂参与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可从加大投入,减少班级人数,采取小班化教学,积极推进走班制,以及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座位模式等方面,为学生创造更利于学习和发展的教室环境。
美国教师最受学生欢迎,近六成中国高中生认为老师太看重成绩
调查发现,77.3%中国学校的授课方式基本全是“讲授课本内容为主,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记住”,远高于日本(53.5%)、韩国(43.4%)和美国(20.4%)。同时,中国学校(62.2%)也较重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高于日本(13.1%)、韩国(11.5%)和美国(38.9%)。但是,中国学校(28.2%)“以考试为目标,布置较多习题”的情况多于日本(6.8%)、韩国(14.9%)和美国(11.3%),反映出中国高中教育的“应试”倾向仍比较严重。66.7%的中国高中生希望多一些选修课(日本、韩国和美国分别有28.2%、39.7%和68.1%);94.5%的中国高中生想学些走入社会后更有用的知识,高于日本(57.5%)、韩国(85.2%)和美国(80.9%)。
美国教师最受学生喜欢,62.2%的美国学生几乎喜欢所有的任课老师,高于中国(33.0%)、日本(14.8%)和韩国(16.9%);中国学生与老师关系非常好的仅为15.0%,比较好的47.5%,合计达到62.5%,35.4%与老师关系一般,另有2.2%与老师关系比较差或非常差。59.2%的中国高中生认为老师太看重成绩,高于日本(44.1%)、韩国(48.0%)和美国(57.7%)。师生关系是班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有紧密联系,教师应主动采取措施融洽师生关系。
中国父母对孩子成绩期望高,八成多中国学生学习压力大,是四国之最
中国和美国父母较日本和韩国父母更关心孩子的成绩。65.9%的中国父亲和64.3%的美国父亲很关心孩子成绩,高于韩国(53.1%)和日本(20.5%);72.8%的中国母亲和78.8%的美国母亲很关心孩子成绩,也远远高于韩国(42.0%)和日本(39.6%)。中国父母(24.5%)要求孩子进前10名的多于日本(10.7%)和美国(12.4%),与韩国相当(24.9%);美国父母较多要求孩子成绩在中上水平(34.6%),高于中(17.2%)、日(12.5%)、韩(15.8%);日本父母(42.3%)对孩子名次没有要求的最多,远远高于中国(7.3%)、日本(42.3%)和美国(19.1%)。
86.6%的中国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压力大或比较大,高于日本(69.0%)、韩国(74.8%)和美国(67.1%)。
中国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来源于父母的期望、自己的期望和同学的竞争。八成多(81.1%)中国学生认为父母的期望给自己带来了学习的压力,这同时也是韩国(63.1%)和美国(60.3%)学生学习压力的首要来源;73.5%的中国高中生认为自己的期望带来了学习的压力,排在压力源的第二位。这个压力源在日本(53.3%)和韩国(58.3%)也分别是第一、第二位的压力源;同学间的竞争是中国学生第三位的压力源,53.5%的学生感到此压力较大,其他三国则都只有两成左右。就业情况、学习内容太难、家庭状况和老师的要求也对中国学生造成了学习压力,但最多感受到就业状况压力的是韩国学生,达56.3%,远高于中国(39.3%)、日本(34.2%)和美国(19.4%)。
七成多中国学生有情绪低落(76.7%)、烦躁(76.0%)情绪,在四国中比例最高,韩国和美国要少约20个百分点;近半数(47.4%)中国学生有“睡不着”的躯体化表现,低于美国(58.5%),高于日本和韩国。“不想去学校”、“想退学”和“逃课”等逃避行为不多,或者较其他国家不明显,“破坏东西”、“骂人”、“打架”等破坏行为也不多。韩国呈相反趋势,负面情绪和躯体化在四国中偏低,但是逃避行为和破坏行为偏高。在四国中,报告上述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者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都是考试、学业压力,以中国最高,达87.6%,日本、韩国和美国分别有58.9%、71.4%和54.4%。
中国学生写作业时间最长,但学习行为最积极
中国学生做家庭作业时间最多,平时每天需花两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占将近一半(45.2%),日本、韩国和美国分别是8.2%、5.2%和26.4%。在中国学生中,女生、高三学生、郊区学生完成家庭作业需要的时间更多。中国高中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总是超过期望时间。中国高中生补充学习的时间最多,超过半数的中国学生(58.8%)每天要超额学习一小时以上,日本、韩国和美国分别有35.2%、46.1%和22.2%。在中国学生中,女生、高三学生和城区学生补充学习一小时以上的比例更大,均超过了六成。只有6.8%的学生几乎不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而在日本、韩国和美国,这部分学生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分别为34.3%、28.5%和24.8%。
中国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最积极,表现良好。九成以上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认真记笔记,46.3%上课积极发言,九成以上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近一半(48.7%)在课后自己进一步查看相关资料学习。中国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学习行为也是最少的,4.8%上课时睡觉,10.4%上课爱和同学说话,2.9%上课发短信或看课外书,17.7%上课发愣走神,75.5%几乎没在上课时吃过东西。
四国学生均缺乏内部学习动机,普遍认为学习是“为了对将来的工作有用”
在学习的目的方面,四个国家的学生都普遍存在偏重外部动机,忽视内部动机的倾向,将来的工作以及适应社会是学生关心的重点,而关于如何培养自己的特长爱好,如何塑造自己的个性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等方面则不是太受重视。
调查发现,四个国家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学习主要是为了“对将来的工作有用”和“掌握社会的基本知识”等外在的目标。其中,中国学生有54.7%认为学习是为了对将来的工作有用,有57.3%的学生认为学习可以让自己掌握社会的基本知识,而这两项指标在日本为36.6%和49.0%,在韩国是34.3%和35.5%,在美国为57.4%和36.8%,大多低于中国。外在目标在学习目当中的重要性显著高于“和他人友好相处”(39.4%)、“发挥自己的特长”(中国为34.0%)、以及“为了与他人不同”(中国为5.5%)等内部动力。
中国学生最喜欢独立的学习方式,自主意识强于其他三个国家
本次调查发现,中国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意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国家,在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主动复习和主动延伸学习等几个方面都在四个国家当中居于首位。
具体而言,在学习方式方面,中国学生中有73.4%的人喜欢“个人选定主题、独立思考、收集调查相关信息”,而这一比例在日本、韩国和美国分别只有49.7%、41.3%和60.3%;在问题解决方面,中国学生当中有78.6%选择“自己看书学习”,这一比例在日本、韩国和美国分别只有50.7%、23.7%和33.2%;在主动复习功课方面,中国学生有30.4%认为自己会每天学习的东西都主动认真复习;这一比例在日本、韩国和美国分别只有18.7%、13.5%和14.9%;在课后扩展阅读、延伸学习方面,中国有48.7%的学生在课后“总是”或者“时常”自己进一步查看相关资料进行扩展学习,而这一比例在日本、韩国和美国分别只有15.1%、11.1%和37.6%。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