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风:我们需要开发商吗?


    5月7日下午任志强遭遇“扔鞋门”,坊间一片哗然。扔鞋者扔出了民众对高房价的愤怒,也扔出了民众对既得利益者的痛恨!新政仰制需求剑指投机性的调控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民众对既得利益者的仇恨。毫无疑问,从表象上体现,开发商是推高房价的核心主体,同时也是房地产业的最大既得利益者,说白了,也是房地产领域最大的投机性。

随着房地产市场投机性泛滥和日趋激化的供需矛盾,开发商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开发商代表人物任志强以其口出狂言爱放炮的风格更是让他成为全国人民最想打的第三个人。任志强一惯的强势思维和裂变的市场经济逻辑,是中国式经济体制的产物,是中国特有的房地产运营模式下的怪胎。

我们的开发模式决定,房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也是资源极度集中的行业。这种开发模式对利用社会资源盘活土地资源和快速补给地方财政起了决定性作用。这种模式也催生了我们中国式的开发商,他们不需要拥有土地,也不需要具备任何房地产专业要素,更不需要密集的劳动力。他们通过土地寻租绑架房地产专业要素牟取暴利。

因为现阶段开发模式的高资金门槛和低技术含量,伴随房地产业发展起来的开发商们,大部分是经历过文革年代的人,有些甚至还是文革其间的活跃份子。这代人经历过建国初期对社会主义体制的顶礼膜拜和文革时期的狂热,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西方文化的传入带给他们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文化认知产生分裂,他们对人类文明的解读已经渐渐扭曲。他们是时代的畸形儿,是跨时代背景下的特定产物。

这群掌握了房地产行业主导权、话语权的开发商们,因为社会形态的急剧变革和执政者的寻租需要,造就了他们通过以身具来的文革式逻辑思维来强势绑架民生,并利用资本杠杆游戏来扭曲市场化本质。这种相对垄断的、掠夺式的倒买倒卖模式,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竞争的原则,也不符合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方向。

在房地产业牵涉着国家经济动脉和民生需求日益突出的今天,在社会分工细化是必然趋势的今天,在开发商角色已然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坚守这种开发模式吗?我们还需要开发商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