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土大么?


  

 
  大概10年前,北京的春天还能飞沙,能走石。

  

  有文艺青年确切说是诗歌青年抗一DV,满街逮着人就问:北京的风大么?

  

  那时候文艺青年还没学会赚钱,所以人在风里像盲流,机器在风里像是抢来的,被访者犹如被劫道,镜头表现可想而知,而片子的文艺性也就油然而生。

  

  那部片子叫《北京的风很大》。

  

  这两天,看着外面黄乎乎的天,净水无论怎样泼街,黄土照样垫道。“仲春者,冬装犹着。顶风五六人,顺风六七人,浴乎沙,风乎土乎”,我特别想能再看到文艺青年二三,破机器一台,拉住人就问:“北京的土大么?”然后被访者一句“你丫有病吧”,或者一句“大、大”匆匆掩面掉头而去,当然,如果赶上能面对镜头长篇大论的,就更好,就真是“咏而归”了。

  

  这当然是幻觉,是今年北京第一个空气重度污染给我呛糊涂了。

  

  奥运后北京的天空早就不扬沙了。

  

  当年的文青更早就都靠谱了。

  

  不扬沙能收获更多蓝天。文青纷纷靠谱,让北京的街道能少生动,多俗气。

  

  就像中关村和CBD,楼再多再高再漂亮,也不是树和绿地。解决不了宜居问题。

  

  混在北京的青年才俊,出再多成功白领,低龄巨贾,也解决不了文化贫瘠的飞沙走石。

  

  所以,北京的土才仿佛突然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