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湛匀谈:从四月份CPI看房市和通胀


昨天公布的四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2.8% ,创18个月的新高。这使得国内股市的地产股出现了恐慌性逃盘。这些都增加了人们对加息的预期。

近几个月在一系列房地产新政的调控下,国内市场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正在降温。不少炒房资金已撤离楼市,规避了投资风险。新政加速了国内房地产企业的分化过程,体质虚弱的房地产商将被淘汰出局,比如上市房地产公司的并购事件出现高幅度增长。我们认为新政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初见成效。然而,目前中国这种调整房地产的力度会大大增加银行再融资的压力。如果中国股市和大宗商品的价格急剧下滑,这尽管能挤出房地产的泡沫,但是却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很大影响。

目前由于食品和住宅价格的上涨,出现了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其本身无疑会强化人们对通胀的预期。与此同时,存款准备金率510日起达到17%,离历史最高水平17.5%仅一步之遥,这又加强了人们对加息的预期,以为这样能对付通货膨胀。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加息将会进一步打压房地产市场,这将会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而这与房地产新政调控的初衷是相背的。既然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上涨带来了结构性通胀,加上滞后效应的影响,我们不如暂且先对新政的效果作一段时间的考察,然后再决定加息与否,以免矫枉过正,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

最近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内需回升问题,经济结构优化问题以及金融潜在风险问题。所以,我们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政策的持续性和全面性,要把握好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