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的弱反弹昙花一现,一度令投资者以为市场底部已隐现,超跌引发的反弹行情将持续;但本周一市场又毫无抵抗性地大跌逾130点,给了投资者当头一棒。究竟市场对持续大跌的容忍度在哪里,大盘“通杀”后又会否迎来各板块的报复性反弹呢?
我们根据Wind资讯统计,按照总市值加权平均法计算,自4月15日下跌以来,全部A股跌幅高达19.15%,同期跌幅最重的当数引领此次调整的房地产板块,跌幅高达28.81%,黑色金属、化工跌幅也分别高达24.71%及23.50%;期间表现较为抗跌的医药生物、食品饮料跌幅则分别为9.54%及12.14%。
数据显示,仅仅一个月,大盘通过断崖式下跌就跌去了近20%,这种调整力度确实惊人。尽管大盘超跌严重,但期间几乎没有出现过像样的反弹,基于此,市场人士开始看好超跌后引发的反弹行情。
其实,这可以从银行股的表现中窥探一二。按照算术平均法计算,金融服务指数4月15日以来的跌幅高达24.53%,跌幅位居申万二十一只行业指数第四;而按照总市值加权平均法计算的金融服务指数同期跌幅则达16.25%,跌幅大大收窄。这说明大市值的银行股经历市场连续的“暴雨”洗礼后,已经逐步显现出止跌迹象,而本周一市场的再度暴跌,或许意味着对市场的担忧情绪已被大部分释放完毕。
而究竟政策及基本面能给股市带来多深的调整呢。目前来看,投资增速高点已过,市场基本形成了下滑的一致预期;同时,通胀早已显现出升温的迹象,至少温和通胀难以避免;政策方面,近期的持续重拳出击,已经遏制了房价上涨势头,应该说,全面的下跌已经展开,政策调控的效果已初步显现。基于投资下滑的预期以及房地产在经济中的权重地位,我们预期对房地产的打压短期会告一段落,毕竟政府不会选择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时机去牺牲经济。后期政策的出台应该会视房价走势而相机抉择;如果房价控制在目前的状态,则后市再度出台严厉调控政策的可能性就会变小。
我们相信股市没有永远的下跌,久跌后肯定会迎来反弹。而鉴于此轮调整力度超出预期,且各行业都未幸免,因此,只要市场出现反弹,行业就将呈现“全面开花”的状态,“通杀”后迎来的肯定将是“通吃”。
具体到细分行业,“超跌”行业的弹升幅度相对而言会大一些,如房地产、黑色金属、建筑建材及化工等;不过,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电子元器件及农林牧渔等前期抗跌板块,由于在最近两周的调整中成为领跌品种,短线反弹的幅度也可能较为可观。整体而言,在超跌可能引发的行情中,重在参与,至于反弹品种的选择,意义已经不那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