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不说官话”开始


  睢宁这个小县城,最近似乎政坛波澜不断。前一阵子,该县花80万创新性地引入“大众信用征集系统”,对所辖民众生活信息的各个方面进行打分后将其划分为四等,就曾经引得网上议论纷纷,笔者也曾经收看过某网站对该县相关负责人的录相采访。

  信用评价结果如何,目前尚未可知,但该县态度坚决的反官话运动却有了眉目。纵观反官话的历史,可以说由来已久,但睢宁之所以搞出了特色,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反官话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而是同步推出了具体的反官话措施,比如按照反官话的要求评比出最佳讲话稿和最差讲话稿,比如严格限定干部讲话时间和字数,等等。仅从这些措施来看,该县反官话运动就不是走过场,而是实打实的。

  因此,无论这种探索的情形如何,睢宁干部抓落实的态度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媒体曾经报道过某省召开某大会的时候,会场内有若干干部睡觉的新闻,当时矛头均无一例外地指向了干部作风,指责睡觉的干部不该在如此重要的会议场合打瞌睡。然而,有没有人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干部要在会上打瞌睡?会议是不是可开可不开的会?参加会议的人是不是可参加可不参加的人?会议报告或讲话是不是有让人打瞌睡的成分在?比较一下睢宁的做法,我们或许会发现,听会的人从此不再会觉得会议时间遥遥无期,不再会觉得领导的讲话空话套话大话连篇。这样的会议,想必公然睡觉的人会大量减少,而会风也会端正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