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涨价 央视“炒作”


今晚,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了有关绿豆涨价的一期栏目。评论中,谈到涨价因素时,把绿豆涨价与通胀联系在了一起,实在不敢苟同。杂粮,是小门小户,还登不了大堂。

杂粮行业的人几乎每天都在关注绿豆的价格走势,究其根本原因,实际上没有什么特殊的:供求关系失衡 ----- 这基本上是所有产品涨价的共同原因。

1- 总产量骤减:种植面积根本没有减少反而较往年增多,但因先涝后旱,导致绿豆大幅减产,与往年相比,至少减产50%;实际上,暴涨的农产品不仅仅是绿豆和红小豆,还有荞麦。09年的大旱,使得一向抗旱的作物荞麦都有大片颗粒无收的田地,荞麦的减产幅度也在50%以上,可09年见旱情之严重;

2- 日本需求并非是涨价的原因之一。在杂粮市国际场上,绿豆几乎是唯一的一个中国说了算的产品,全球的绿豆市场都跟着中国跑,尤其是日美欧三个市场所需的发芽绿豆。

4- 绿豆市场的价格不会再攀升!央视说,绿豆市场的价格还会攀升,这不是事实。市场够乱的,央视就别跟着炒作了。实际上,绿豆市场的价格已经趋于平稳,缅甸进口绿豆的价格已经开始回落;

5- 绿豆涨价和通胀没有任何关系,也不会对通胀有任何“贡献”。绿豆是总量很小的农产品,其价格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波动的。当10月份2010产季的新货上市时,价格自然会回落,没有什么可以恐慌的。

6- 2- 囤积和炒作:是否有人囤货?当然有!杂粮行业,年年都有囤货的商贩,只要有杂粮减产,一定就有囤货的大小商贩,只不过绿豆是中国人吃的杂粮之一,涨价过快,所以引起国人的关注!但是,这并非是所谓的哄抬物价,而是正常的贸易手段;大蒜之后是绿豆、红小豆,下一个会是什么?很简单:天知道!农产品是靠天收的产品,杂粮又是国家不保护的产品,是开放市场,只要某一产品种植面积减少加上天气原因减产,就会是下一个涨价的产品,但是,中国的老百姓却未必会体会到:杂粮,除了绿豆、红小豆,还有这两年时兴的青仁乌豆(量非常小,也是央视二台说的黑豆,实际上不是黑豆,而是大豆的一种)和荞麦之外,其它的杂豆基本以出口为主,涨与落和中国老百姓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杂粮界有一句话:如果中国人吃,全球都将成为供货商。比如,青仁乌豆,中国人不吃的时候,以出口日韩为主,而今,中国人开始吃了,连日本人都跟不上涨价的速度 ---- 消费不起了。所以,杂粮这些小宗的农产品,每年都会有起起落落,很正常,但是,如果减产幅度太大,涨价的幅度就会变得不正常了 ----- 盘子太小,门槛太低,有点资金就可以囤点货。据说,农村的小学教员都会加入每年杂粮炒作的队伍。而实际上,杂粮的炒作队伍是非常庞大的:从每家每户的小贩到几千万资金大户,甚至国企,都会加入到杂粮的炒作队伍中。成千的小商贩聚到一起是很可怕的,有时甚至比一个大户还要可怕 ----- 信息的传播会快速推动市场,使市场的膨胀速度加快。杂粮的囤货和炒作是非常正常的贸易手段,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总而言之,杂粮市场的涨幅并不能影响大的经济形势,而且不会使老百姓受太大的伤害,因为杂粮毕竟不是主粮,老百姓可以少吃或不吃;杂粮的涨幅,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实在太小。但是,如果大粮的涨幅过大,则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