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事件后,是否可以乐观?


  相关监管机构对长虹“财务门”的全面核查,并得出正式结论:长虹公司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没有范德均所“举报”长虹的违法行为。终于还长虹一个清白之身,也让范德均之流的阴谋彻底破产。

  正义终于来了,虽然这个正义来的太迟,虽然这个正义的代价太高,几十天的风言风语,几十天的调查,对长虹造出的损失是可想而知的,而名誉上,资本市场上的损失,更是难于估量。

  说起来,财物门事件本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为了掩盖自己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为了私利,为了金钱而编出的谎言,却让一家民族企业中的翘首,陷于空前的危机之中,这到底是可笑,还是可悲。虽然这种要挟几近无赖,但可以说,大多数企业,在面临这种情况和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大多选择的是妥协,破财消灾,以满足要挟者,满足罪犯的要求,来换得暂时的平静。而这种妥协的后果,往往就是更频繁的要挟,更无耻的谎言和要挟者更大的胃口。

  幸亏长虹没有走上这条路,而是寻求以监管部门的全面核查来还原事实真相。相信,做出这样的决策,需要相当的勇气,但凡有些问题的企业,对这样的核查唯恐避之不及,而长虹的坦荡,正源于他自身的干净与规范。而核查的结果,无疑证明了长虹的清白。

  可笑的是,即便在事件已经画上句号,却还有某律师,打着维护法律公正的旗帜,行不公正之事,欲图凭借子虚乌有,已经被认定为商业欺诈的事,欲图翻案。对于这样的人,连骂,都已经没用骂的必要的了,还是让法律,来教育他怎么当律师吧。

  长虹事件后,是否值得乐观了。说真的,我持谨慎乐观态度,当一个骗子,一个罪犯的不高明的谎言,就能够对企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时。避免被小人中伤,被舆论与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伊然成为企业的必修课。也许,逃避并不是办好,只有如长虹一般面对它,解决它,才是最好的方式,虽然,这在短期内,会影响到企业的名誉,并让企业花费更多的金钱,但事情解决后,企业短暂的名誉损失,将变成企业的名誉红利,让企业更受到投资者,受到供应商和经销商,受到社会更多的信赖,从这点来说,长虹事件,正像是雨后的彩虹,昭示着一个企业更美好的未来。

  好吧,到这里吧,权当是对一件本不该发生的事情的唠叨。